我出生的城市并不是一個多雨的地方,由于處于中原地帶,每年的雨水都比較均衡。只是夏季雖然沒有梅雨季的難耐,卻依然擺脫不了嚴酷熱辣的陽光炙烤。
留學來了韓國以后,每年都會經歷梅雨季節。韓國的梅雨季一般從6月下旬開始,淅淅瀝瀝、嘩嘩啦啦的會下很久。記得最初來到韓國時,住在一個離海邊不遠的小城--晉州。初來乍到,從未感受過海洋性氣候的我,對于頭天夜雨漣漣,第二天艷陽當頭的氣候倍感新奇。
過了不久搬來首爾,氣候就變得不太一樣。梅雨季除了每天陰雨綿綿,還有讓人感到煩悶的低氣壓。每天抬頭看不到太陽,好似心里也被吹進了烏云,蒙上了霧霾。
去年梅雨季的開端,很不湊巧的選擇了出行濟州島。在濟州島的那幾天,每天都過的濕漉漉的。出門時永遠要記得攜帶雨傘和雨衣,回酒店后也要記得立刻拿著吹風機烘干根本就無法自動晾干的衣物。或者是穿梭于各個博物館,基本不要在露天場所逗留。才能守得一身干燥清爽。
來韓多年,每年的梅雨季好像也都差不多,從未留給我很深的印象。課程修了以后,時間稍顯寬裕,我也終于在今年的夏天有閑情逸致去觀摩幾場暴雨,并為接收到豪雨(??)警報而興奮的想要一直等到預警時間,而有機會可以親眼目睹傾盆大雨。
起初我以為是我太閑了,可是后來我意識到是我之前太忙了。忙碌的生活過的很快,每天的節奏都差不多,上班、上課、打工、家教,我們忙的連感受一下生活的滋味都忘了。每天充斥在腦海中的大抵不過是進步、進取、掙錢、發展、未來等等積極向上的詞匯。可是你可曾想過停下腳步看看你的周圍,審視你的生活。
昨天在校園里無意中看到了幾多盛放的花朵,我立刻停下腳步,想要看看每天經過的卻一直沒看到的風景。沒看到,也許是因為沒在意,也許是因為不在意,又或是因為不屑于,不管是其中的哪一種,都錯過了生活中的諸多美好。
曾經我在向一位韓國朋友推薦一部電影的時候,她跟我說起她對我的印象。她說:“你好像對任何事情都報以熱情,我和我的家人都覺得你對待任何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心,對待任何未知領域都趣味盎然。所以你覺得有趣的電影,也許并不那么有趣。”當下我并沒有反駁什么,可是我想她的生活應該索然無味。
如果連對生活的熱情都無法點燃,那么請問你和一臺只知道工作的機器又有什么差別呢?那位朋友經常跟我說,她很不理解人們為什么要登山,因為反正最后同樣是要回到山下,為什么還要去攀登呢?我想這樣的疑問應該會否定人類存活至今百分之九十的功績和信念。因為反正最后都會落入塵埃,還努力活著干什么呢?
生活就是要充滿熱情的不斷的挑戰自己,所以我去學潛水,去看不同的海底世界;所以我去喜馬拉雅山,去領略雪山日出的壯麗與浪漫;所以我去看春日櫻花、夏日草原、秋日楓葉和冬日熱帶的海灘,去感受不同的自然帶來的不一樣的震撼。
我會為了寫好一篇影評花三、四個小時查找資料,我也會為了做一道美味的菜肴早上7點就開始準備,我甚至會為了讀完一本小說放棄讀文獻的時間而最終必須熬夜才能完成任務。有人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也有人說,你的父母還在茍且,你卻去追求詩和遠方。每個人的人生態度我不做評價,但我的態度是,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有能力把茍且的人生活成詩和遠方的模樣。
不要總去向往別人的生活,不要總是吐槽當下的環境,不要總是腳步匆匆卻不知道起點和終點在何處,更不要人云亦云僅僅只是追逐別人的夢。每天早上急匆匆的跑向地鐵站的時候,夜深人靜依然還為論文抓耳撓腮的時候,走投無路前途未卜口袋空空的時候,都不要忘記學會放慢腳步,學會欣賞你身邊開到荼蘼的朵朵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