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17歲念高一,我的物理老師,是個在我看來非常與眾不同又有些特別的一個老師,我很愛她,發自骨子里的喜歡她!
她喜歡穿旗袍,她穿旗袍的樣子非常優雅,她喜歡看當時的《讀者文摘》。
有她課的時候,她會抽出一些時間給我們念那上面關于勵志、青春的小短文,我們有時聽著聽著會悄悄地落淚;有時也會在心里告訴自己從此要珍惜現在,努力學習。
她特別的地方還有,她會在每次給我們批改作業的本子的最后寫上幾行評語,真是字如其人,她的字寫的棒極了,而且字里行間都是鼓勵的話語,每次看到這些文字,總覺得我的物理成績可以再高點,才可以對得起她的付出。
私下里,我們這些青瓜蛋子把她當成是我們的知音,青春的迷茫,初戀的苦澀,這些跟班主任,家人無法訴說的事情,卻可以跟我們的旗袍老師無障礙的哭訴,溝通。當時的我們就這樣深深地愛著她。
愛,因為她愛我們的心靈。
老師愛三毛!愛的很深。
我還清楚的記得,三毛離開的第二天,老師是上午的物理課,她照例穿了一件旗袍走進課堂,不過眼睛紅紅的,她告訴我們:三毛不在了!然后,教室里死一樣的寂靜,她眼里噙滿了淚水…… 我們那天都很乖,因為老師的難過,我們也難過了一天。
最近又開始拿起三毛全集,重讀了一遍《溫柔的夜》《稻草人手記》跟《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的文字里流露出很多我們都很渴望的自由不羈的生活。而那種灑脫,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狀態恰恰是我們缺失而又拼命在骨子里向往的。
就像詩人顧城曾經說的,人的生命里有一種能量,它使你不安寧。說它是欲望也行,幻想也行,妄想也行,總之它不可能停下來,它需要一個表達形式。這個形式可能是革命,也可能是愛情;可能是搬一塊石頭,也可能是寫一首詩。只要這個形式和生命力里的這個能量吻合了,就有了一個完美的過程。
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會遠離近在咫尺的平淡生活,可我們卻時常祈求那些在心靈深處激蕩的夢想有一天也能到來。
而三毛這樣的女子,實現了我們一生都在想要實現的卻一直被羈絆的難以實現的生命幻景吧。
我想我現在明白了老師為什么當時能夠那么愛她。
后來,跟我的物理老師私下里接觸的多了,我就更愛她了。老師那時是離異狀態,那時的我老是想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好的老師,這么好的氣質,這么好的性格的一個女人,要選擇離婚,一定是老師的前夫被迷失了雙眼,要不就是她配不上我的物理老師,選擇退出。
有一天我終于忍不住問了那個問題,我說:“老師,你們因為什么離婚呢,是不是他看不到你的好啊!他錯過了這么好的老師,他真沒福氣。”
老師微笑著看著我,脖子歪向一側,一會又望向窗外,好象若有所思。
一個冒失的17歲女孩的問題,我心里問完之后一直在打鼓,而她回答那個問題時的溫柔的眼神,讓我現在回想起來都還歷歷在目。
老師說,我的前夫對我很好,人也非常優秀,我們曾經彼此深愛過對方,她曾經跟我說過,很喜歡我的眼睛,說它會說話,可我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我覺得我們對這份感情,都曾經全力以赴過,我確信,我們曾經深愛著彼此。可誰也保證不了這些我們曾經擁有的愛情會一直存在下去,盡管婚后我們都曾試圖去挽回,但心中曾流淌著的愛情的溪流再也不會回到從前,碰觸到那塊曾經相愛的石頭。
孩子沒有因為我們的分開,而變得孤獨,苦悶。我們和平分手,每周六他會把我們的孩子接到他那里,跟他和他的家人過一個周末。我們到現在也會相敬如賓,在孩子的問題上我們高度統一,我們會跟孩子談我們的事情,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我們達成共識,對孩子的愛要始終如一,不管是父愛還是母愛,我們依然要全力以赴。孩子也會把他在兩家感知的愛,告訴我們并與我們分享。
所以,我覺得我的前夫也一樣很優秀,很了不起。
“那為什么還要分開呢?”我不解的問。
旗袍老師依然用她溫柔的眼神看著我說,“兩個同樣優秀的人走到了一起,也不見得就會相愛一輩子呀。”
這回輪到了我陷入沉思。
17歲的我,在努力思考這個問題。
17歲的心里,曾駐守過好多偉岸的人物,到中年腳踩地球后,那些遠去的總歸在心里早已遠去,留下的就依然愛著,我的物理老師,我現在時常在夢里跟老師相見,跟她講起這些年我的心靈成長經歷,我的愛情經歷,好多的話,可以原原本本的跟她傾訴,不用偽裝也不用顧忌,就像我17歲那年她會開誠布公地跟我談起她的愛情一樣那么坦誠。
我想,這世界上不會再有第二個人讓我可以那樣自由的表達自己了。
她其實也一直是我的心靈導師。
我想她了!我在17歲那年遇到的物理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