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術語講解〗
【目數】紫砂礦料開采后,經風化、除雜質、粉碎,使用篩過濾后泥料的粗細,稱為目數。此過程亦叫過目。目數也有歷史,宋朝中期26目-35目;清朝早期35目;清朝中期為55目-60目;(由于1957前一直采用手工練制法,故目數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顆粒更粗,質感更強,這也是辨別老壺的標準之一)。1958年開始出現機械過目,目數穩定在60目左右,1959年至今常用的有雷蒙粉碎機,以風力控制目數,機器粉碎的目數可高達140目-180目。如今制作的紫砂壺,采用不同的泥料練制方法,基本目數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為基準,相對目數越大泥料越細膩,反之則越粗。
石黃是一種含鐵量極高的天然紫砂礦料,歷經上億年而形成,被采礦人稱為「土骨」。石黃的礦量極少,通常以蛋狀,板塊狀,圓柱狀等結核狀產出,顏色如同蛋黃。
龍血砂來歷,
2007年丁蜀鎮修建紫砂路,在距大水潭50米左右的黃龍山三號坡,挖出一槽殷紅如血的紫砂礦源,說是一槽其實不過很薄一層,最厚處不超過15cm,夾在兩塊巨石中間,數量極其稀少,總量3噸多。
據挖礦的老師傅說,他在黃龍山當了一輩子礦工還是頭一次見到這種殷紅色的礦源,這是挖到了龍脈,江南人把血稱為“旺”,說使用這樣的紫砂壺會帶來財運和福氣。
經專業檢測,其中Fe2O3高達23.46,是目前已知的含鐵量最高的紫砂,比普通紫泥高出約3倍。不同窯溫下色澤差異極大,高溫狀態表面會出現眾多黑星,最佳窯溫1160度,呈典型的中國紅。
龍血砂近乎全顆粒,粘性差,即便粉碎到100目仍然不易成型,也因如此,一旦燒成,透氣性比底槽清更勝一籌。燒成為陶,平淡無光;養成為玉,美不勝收。適合各種茗茶,不奪香,不走味,不敗茶,是玩家藏家的不二之選。
紫砂礦石,大自然的珍貴寶藏
紫砂壺第一講究紫砂材質,講究砂質的效果。紫砂礦巖從礦石風化到顆粒狀,然后用石磨碾成帶有顆粒的粉沫,加水練成熟泥,制作茗壺。這種原始的泥料加工方 法,能很好地保持砂壺的透氣性,使其日用功能良好,優良的材質顆粒效果使壺的音質為深、沉、沙、啞。砂料最佳的顆粒為32目-60目。原始的加工方法,可使砂壺產生圓滑、舒適的感覺。紫砂壺的表面不論偏紫、偏紅、 純正的紫砂材質,是紫砂壺造型設計的前提,充分利用材質的特點、顏色,表達紫砂的材質美、造型藝術美、日用功能美。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講究健康長壽,無害的純正紫砂茶具更會被人們所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