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1
每天晚上臨睡前,兒子都要把我叫到他的房間,感受和媽媽在一起的溫暖。
其實,我可能只是幫他掖掖被子,摸摸他的頭,道一聲“晚安”,他便心滿意足地進入夢鄉。有時,我手頭有事,顧不上過去,“我這還有事,你先睡吧!”他便回上這樣一句:“等我長大了,就不用你了啊!”意思是,現在他還小,還用得著我,好好珍惜吧!
好吧,的確如此,滿打滿算,他最多還能在家待五年時間,這還是高中走讀的前提下,如果住校,和他朝夕相處的日子,也只有兩年了。想到這里,我趕緊放下手頭的事,過去跟他聊上幾句,幫他整理整理被子,摸一摸他的小臉兒,看著他漸漸長大的模樣,不僅感嘆時光的匆忙。
? ? ? ? ? ? ? ? ? ? ? ? ? ? ? ? ? ? 2
網友“清風14306”夫妻二人因為經常加班,便把上小學三年級兒子,放在父母家里,上學期間在爺爺奶奶家,周末在姥姥姥爺家。時間久了,孩子好像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有一天,媽媽臨時有時間把兒子接回自己家,路上,兒子的一句話卻震驚了媽媽,兒子說:“媽媽,我今天好高興能到你家啊!”
媽媽糾正說:“這也是你的家啊!”兒子不好意思地說:“哦,是到我自己的家,嘿嘿。”
進門后兒子的表現讓媽媽五味雜陳。兒子先是像個小客人似的,把每個房間都看了一遍,然后說:“媽媽,你為我準備的小房間我什么時間可以住進來呀?”媽媽愧疚地說,“等你再大些,爸爸媽媽現在都很忙。”兒子沒說話,但小臉上明顯地掛著失望。
像大多數家長一樣,“清風14306”夫妻二人一個在銀行工作,一個教畢業班,工作壓力大,任務重。回到家后,只想靜靜地待著,動也不想動。盡管知道父母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長,知道錯過了與孩子相處的很多時光,但迫于現實,沒辦法把孩子接到身邊。
晚上,兒子小心翼翼地問:“媽媽,今天晚上我可以和你睡嗎?”媽媽正在電腦前寫著一份第二天要交的報告,拒絕了他。兒子默默地坐在媽媽旁邊,看著媽媽。
這時,媽媽仿佛意識到了什么似的,憐愛地問他:“怎么不去睡覺呢?”兒子說:“媽媽,我就想這樣陪在你旁邊,你看,我也沒有打擾你。”聽到這話,媽媽果斷地合上電腦,再急也沒有陪孩子更重要,她拉起兒子的手,說:“寶貝,今天晚上,媽媽陪著你睡!”
? ? ? ? ? ? ? ? ? ? ? ? ? ? ? ? ? 3
親情是永恒的眷顧,俯下身去,換位思考,多站到孩子的角度想想,多給孩子一些陪伴。
可是,在當下這個節奏飛快的社會,陪伴確實是奢侈品。父母們都在忙于加班、應酬,有各種借口推脫與孩子在一起,那些形單影只的孩子,其實最需我們停下腳步等一等、陪一陪。
尹建莉的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里有這樣一句話:“自己不帶孩子就是瀆職。”《窮爸爸、富爸爸》里說,“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兒童的心靈天生敏感,幼年時體驗到的親密、信任、溫暖、快樂和友善,結出的便是友善真誠的種子,而假如得到的是孤單,結出的便可能是麻木冷漠的果實。
生育是一種責任,如果你不能確定可以給孩子足夠的時間陪伴時,請不要草率地生下孩子。
家庭教育和心理學家指出,0到12歲,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尤其0到6歲之間,更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期。父母不要以任何借口和孩子分離,或者放在身邊卻置之不理。
能否跟父母尤其母親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關乎孩子一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因為,你和孩子的互相依偎,親昵接觸,都會成為滋養孩子心底的陽光。
沒有什么比孩子的成長更重要,這個在我們身邊暫住的小客人總會離開我們,所以當他還在我們身邊時,請放慢腳步,陪他一起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