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父親節,到處充斥著節日的氣氛。有的在畫自己父親的形象畫,有的回到父親身邊做一桌父親愛吃的飯菜。要是離父親距離很遠的則捎一份禮物,請勤快的快遞小哥帶上溫馨的祝福送去父親的心里。
在我的心里父親是和藹可親的,有著一副慈祥的面容和高大魁梧的身材。這個慈父的形象常常出現在深夜熟睡的夢里。卻從來沒有在現實當中出現過。
小時候常常聽到奶奶說,別人要是問起你爸爸在哪里,就告訴對方在上班的地方上班。這個模糊的回答一直存在我的心里好久好久,又無法找到清晰明了的答案。
直到上小學后才開始發現,父親確實每天都要工作,在另一個鄉里面做衛生院的會計。一年難得回幾次家,只有農忙時請幾天假回來幫忙。其余有時過年或過節都還要留下來值班。
在我的印象里,大部分都是母親從早到晚在田園耕種,那忙碌的身影。無論是用手提、用肩扛或挑的體力活幾乎落在了母親的肩膀上。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父親又在外地工作,我們年紀還小只能用小桶挑點水澆菜或放牛或拔草。所以母親是我們家唯一的體力勞動者。
可能是太多繁重的農活壓得母親喘不過氣來,從母親嘴里說出溫柔的話語會比較難得。聽到最多的就是快點,要做什么,下午還要到哪塊地里忙活。
當然,在單位里呆習慣了的父親肯定達不到母親的速度,干起活來也不是很麻利。所以,每次父親回來,特別是到地里來幫忙時,常聽到母親說:“加油!或者是使勁呀,力氣是練出來的。快到中午十一點了,呆會兒太陽更猛就要回家了”。
那時的父親就會滿臉笑容地拿出僅有的一點點零錢,到村里的小賣部買上幾瓶玻璃瓶裝的豆奶,提到地里來哄我們開心,主要還是哄母親,希望母親心平氣和、心情如冬天的太陽般溫暖。
以前我總是看不懂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對待我們和母親。因為母親平時帶著我在地里拔草時,常常提到父親的工作收入很低。我們姐弟三個上學的學費都供不上。每年得養兩個大魚塘的魚,在九月份開學前把魚賣了才夠。
我認為父親應該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每一分錢攢好,讓我們好安心上學。那時的我只想著要好好上學,長大才會有好工作。其他什么也沒想過,可能太局限于自己的想法了。
從來沒有想到家庭還需要經營,沒有想到要去維護家庭成員的和睦共處。現在想起來,感覺那時真是太自私了。要像父親學習,顧全大局,關心和愛護到整個家庭。
父親維護全家幸福,人人友好相處的精神一直沒變過。就算我們長大了,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他還像以前一樣熱情招待偶爾回家的我們。
記得有一年回去,剛好碰到妹妹也帶娃回來了。飯后我們倆不知為了什么意見不同而爭執了起來。妹妹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一下就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這時被一旁看報紙的父親發現了,端了兩杯水過來。“來來來,先喝點水,緩和一下氣氛。家和萬事興!”把后面五個字的音拖得老長。
但是他從來不問是什么原因或者什么事情引起的爭執。從來不同我們理論誰對誰錯或誰好誰壞。可能他相信就算有問題,我們年輕人也會有辦法去解決。
說了這么久,還沒有說到父親的模樣。大約還不到一米六的個子,母親一米七一,兩人站一起與母親相差一大截。他肚子上的肉圓滾滾的,國字帶圓形的臉上有粗粗的胡子扎上小點點。
濃黑的眉毛下面,有一雙帶雙眼皮的大眼睛。走路樣子像是踱著方字步,要是徒步比較遠的路程,又像一陣風似的。我們要落下好長一大段。可能是默默地告訴我們要加油了!所以有些不知道實情的還以為是個當村長的,走路儼然一副領導模樣。
如今的父親退休快十年了,年紀亦近七旬。他這輩子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地走過來,身體還算比較健康。畢竟在衛生院工作多年,平常比較注重養生和營養學方面的知識。
父親常常教導我們要多吃新鮮當季節的時令蔬菜水果。而不要只想著滿足嘴里那個三寸不爛之舌的口味而忘了整個身體需要的營養。還有“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也成了他的口頭禪。
記得就是前兩年聽媽媽說他有一段時間血壓有點高,但是心態都是比較平和、穩定。由于在父親退休前,我們家就搬到城里住了。媽媽沒有了往日繁忙的農活,找了個河邊散步路上掃樹葉的工作。父親每天只要不下雨都到戶外散步幾小時,常常超出了一萬步。加上他平穩的心態,那個高血壓的癥狀很快就好了。
父親常說:“生活就是需要平凡些,平平淡淡才是真正的生活。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不大喜大怒,活在當下,過好日子”。
父親這輩子從來不喜歡爭名奪利,沒有住過大房子,也沒有開過豪車。沒有干過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也從沒想過要大富大貴。他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
他的心態穩若泰山,臉上不見憂愁、煩惱,內心也無焦慮和擔心。我有時在想,這父親為何有如此坦坦蕩蕩的人生呢?
想起小時候聽奶奶說起,她年輕時由于各種原因沒有生到孩子。爺爺是政府的秘書,常常要開會面對政府的諸多官友,老感覺面子上過不去。
后來在鄰鄉找了個窮人家的放牛娃,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十歲了還沒上過學。恰好與爺爺同姓,爺爺看他挺老實聽話,還很孝順,就把他收養過來,過繼給爺爺當兒子,也就是我現在的父親。還供他上學,上到初中畢業。
父親的工作也是爺爺一手安排好的。在父親剛來爺爺家里不久,爺爺就收養了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在爺爺奶奶的養育下,待他們倆長大成人就順理成章地結了婚。
這個小女孩就是我的母親。可能母親由于她的基因就是比較高大魁梧,所以我就老覺得父親不像我想象當中那種高大偉岸的形象。也就是前面說的只在夢中出現過。
即便如此,就算父親的身材同一般很多人的父親要嬌小些。他一輩子的工作家庭照樣非常圓滿。過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還用他辛苦工作了幾十年的工資養活了一家人。花了幾十年的精力年華,奉獻給了他的單位。
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父親是個老實聽話真干的人。就因為他孝順爺爺奶奶,聽兩位老人家的話,所以才把一份不怎么起眼的工作專一地干了一輩子直到退休。
父親身體力行為我們詮釋了專注、實干、老實聽話的好處。所以得到一輩子平平安安的生活,還有他坦坦蕩蕩的人生。
人們都說父愛如山,可父親給我們的愛卻比山更偉岸。父愛如海,父親的給我們的愛卻比海更深沉。
感恩我的父親,經營家庭就要向他學習。家就是愛的港灣,是愛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