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聰明的父母都知道:好孩子不是吼出來的。
? 《不吼不叫培養(yǎng)孩子》是一本幫助家長樹立正確家庭教育觀念,掌握有效家庭教育技巧的實用教育類書。書中以具體案例結(jié)合實際技巧,從性格,品質(zhì),習慣,學習等方面提出了如何幫助少年兒童成長的方法。
? 要解決子女的問題,得先解決父母方面的問題。英國著名哲學家和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最重孩子,要精心愛護和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和自尊心。
? 第七章用愛澆灌,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心理。分別從這幾方面分析:讓孩子生活在自信中,讓孩子的笑臉更燦爛,讓孩子學會堅強地面對困難,讓孩子把一件事情堅持下去。
? ? (一)讓孩子生活在自信中
?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心就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個性品質(zhì)。教育的起點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好習慣。那怎樣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好習慣呢?
? ? 1.強化對自我的積極認識。
? ? 2.培養(yǎng)孩子的特殊才能。
? ? 3.讓一些榜樣來引導孩子。
? ? 4.尊重孩子的意見。
? ? 5.父母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
? ? 6.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目洫劇?/p>
? ? ? 7.笨鳥先飛,勤能補拙。
? (二)讓孩子把一件事情堅持做下去
? ? 成功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艱難,挫折,失敗,戰(zhàn)勝它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堅持。
? ? 培養(yǎng)孩子做事有始有終,堅持不懈的好習慣要做到以下兩點:
? ? 1.讓孩子做事有目標。
? ? 2.磨難是培養(yǎng)毅力的沃土。
? 在順境中成長的孩子,磨難可能成為他們的致命傷。而在逆境中長大的孩子,磨難卻是一筆財富。前兩天朋友圈都在尋找一對姐弟,好在找到。原因竟然是因為媽媽批評她,她帶著弟弟離家出走20多個小時。這20多小時他們是如何度過的!她不知道家人多擔心啊!現(xiàn)在的孩子小小的一點挫折就離家出走。
? 第十章巧妙引導,靠吼叫孩子養(yǎng)不成好習慣。
? ? 好習慣將使孩子受益一生。大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其實就是培養(yǎng)習慣”培根也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良好的習慣就像人存放在自身當中的道德資本,會使人終身受益。
? ? 那么如何科學地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呢?專家認為應(yīng)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 1.明確要求,嚴格執(zhí)行。
? ? 2.孩子有了好的表現(xiàn)要及時鼓勵。
? ? 3.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 ? 4.防微杜漸,及時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 ? 5.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 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雖然美國有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但這21天是個平均數(shù),養(yǎng)成的習慣不一樣,每一個人的認真程度不一樣,刻苦程度不一樣,所以用的時間也不一樣。
? ?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用科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才能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有效地發(fā)揮。
? ? 孩子是上天給我們的恩賜。我們有機會和榮幸成為照料他們的園丁—澆水、除草、施肥、欣賞,滿懷感激之情將幼苗培育為茁壯的植物。
? ? 父母是親子關(guān)系的主導者,
? ? ? 父母的情緒,
? ? 是影響親子關(guān)系與孩子教養(yǎng)問題的? 關(guān)鍵。
? ? ? 不吼不叫,
? ? ? 不僅是一種教育智慧,
? ? 也是一種教育藝術(shù),
? ? 更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 ? 又吼又叫,其實孩子聽不到。吼得比孩子大聲,其實未必就會“贏”。教育孩子時,說話“有分量”比“高分貝”更能讓孩子服氣。
? ? 與孩子溝通時,父母一定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來解決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