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努力根本不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說穿了只有一個:做對的事情。” 這是我前幾日在簡書首頁看到的一句話。當時覺得有點符合自己現在的狀態,又覺得這話說的太過矯情和僥幸,把不成功的因素都歸結于客觀條件,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時隔半月,我越發覺得這話再有道理不過。給大家說說我的近況吧。
? ? ? ?我現在是北京某大學的研究生,一直覺得我還算一個比較努力和優秀的人。我從不給自己過多閑散的時間去放松,周末室友都在睡懶覺,我會早早起床去做義工,或者去健身,或者去聽聽音樂會,或者去實驗室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我知道自己算不得聰明,但也不是笨到家的那種,所以我堅信努力就會有收獲。雖然我也不是一個幸運的人,如果我不好好學習,考試掛科一定會有我,我絕對不會是漏網之魚,所以,我一直本本分分要求自己,不偷懶,不投機。只要我想,我努力,我就能做到,maybe過程艱辛,但結果總算盡人意。
? ? ? ?我想刷六級,認真復習一個月聽力,就能刷上高分;我想拿好成績,就能躋身專業前幾;我想做項目,從編程小白也能獨立掌管通信模塊;我想背單詞,我就會堅持一天不落;我想健身,就會一周三次去健身房規規律律。可是現在我想做碩士論文,我堅持了6個月,卻沒有任何成果。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在做的事情。在開題之前,學長學姐就暗地里告訴我,我的課題有些難,勸我和老師商量換一個方向,我不以為然,覺得付出一定有收獲,大不了做的淺顯一點,一篇畢業論文應該還是可以搞定的吧。一直到今天,我發現有時候自己的執拗和天真真的會害了自己,每天對著那幾百行代碼,看著電腦屏幕右下角的日期,從個位數,變成十位數,再變成個位數,而我的論文卻絲毫沒有進展。遇到了問題,自己憋不出來,想想實驗室哪個師兄可以詢問,想了一圈,最后又打開網頁開始百度。我有時也想,是不是自己太差了或者不夠努力,如果把同樣的課題丟給別人是不是早就做的有聲有色了。可是誰又能真正和我一樣呢,其實所有的類比和換位思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沒有同樣的經歷,同樣的基礎,怎能會有一樣的結果。可是每年那么多高校那么多畢業生都順利畢業了,我不會是最差勁的那個吧。
? ? ? 最后,想和大家說一點消極的想法吧,如果做一件事情,剛開始的時候你覺得不順利,那么就不要再做了。而現在的我會堅持下去,因為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