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重點介紹了周有光先生,今天則是想要盤點一下老土曾經使用過的幾款拼音輸入法。
當然漢字的輸入法有很多種類型,比如:鄭碼、五筆、自然碼等等。曾經有一段時間(想來應該是98年前后了),中文輸入法處在一個百花齊放的階段,各種新型輸入法層出不窮。即使是拼音輸入法也有很多變種,比如:全拼和雙拼。
雙拼就是把聲母和韻母分開,而后分別對應到各個按鍵,這樣用戶只需要敲際聲母和韻母字就能夠得到文字。當然這種輸入法肯定有重碼,即用戶在輸入了聲母和韻母之后,還需要選字。
全拼就是把每個字的對應的完整的拼音字母都敲出來才能得到漢字。當然這種輸入法也會有重碼,用戶仍然需要選字。
這兩種拼音輸入法相比,顯然雙拼會更快,因為只要按下兩個按鍵就可以進入到選字狀態,但是雙拼輸入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有學習成本,用戶需要記住各個韻母在鍵盤中的位置。
因為老土比(fei)較(chang)懶,所以老土選擇了“基本沒有任何學習成本”的全拼輸入法。
UCDoS下的全拼
雖然Windows 95推出的時候,老土也已經上了大學,但那個時候大學機房中PC默認安裝的操作系統都還是DoS,還無法顯示中文字符。當然也就不用考慮中文輸入的問題了。那個時候北京希望公司已經推出了UCDoS,老土對UCDoS的印象并不深刻,只是依稀記得在UCDoS環境中終于可以顯示和輸入中文字符了。實際上在老土的印象中UCDoS與WPS并沒有什么區別,因為在記憶中,進入UCDoS之后的下一個動作往往就是啟動WPS。
這就是UCDoS啟動后的界面,終于可以顯示中文字符了!請注意這個界面目前的輸入是“半角(英文)”,可以通過快捷切換輸入法。老土剛剛查了一下,切換到中文全拼的快捷鍵是“[Alt]+[F2]”。
到了97年前后,老土開始有了更多的機會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當然是Windows95)。這個時候主要用的是微軟拼音和智能ABC,而似乎沒有太多的傾向性,趕上哪個算哪個。
微軟拼音輸入法
微軟拼音輸入法應該算是Windows環境中資格最老的拼音輸入法了。這款輸入法的研發基本是在1995年前后開始的,是微軟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研發的成果。1996年, 比爾蓋茨來訪問中國,在釣魚臺國賓館向各部委領導演示的中文輸入法就是這款“微軟拼音輸入法”。
上面截圖中的輸入法應該是老款的微軟拼音,但“記事本”并不是Windows 95或是98版本的。
智能ABC
而談到智能ABC,就要抖一個包袱了,那就是“大部分人都只是將智能ABC作為一款與微軟拼音功能和用法相同的拼音輸入法”,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智能ABC不是一種純粹的拼音輸入法,而是一種音形結合輸入法。因此在輸入拼音的基礎上如果再加上該字第一筆形狀編碼的筆形碼,就可以快速檢索到這個字。相對而言,微軟拼音則是一款“純粹”的拼音輸入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