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馬懿背人屬性觸發。第五集背自己受傷的兒子司馬師。沒看錯的話,之前發布的片花,曹叡死前曾讓司馬懿背他一次再。按《三國志·魏書·明帝紀》裴松之注的內容,曹叡生命最后時刻,確曾“教齊王令前抱宣王頸”,齊王便是曹芳,曹魏在明帝之后的下一任皇帝;“抱宣王頸”,如果是從后面抱,那么也就是“背”的意思,如果是從前面抱,和“背”的動作也區別不大。
2、司馬懿氣死人然后被碰瓷屬性加強。上一部,夏侯惇是和司馬懿談話之后,猝死在司馬懿家里,雖然觀眾都知道,獨眼老將軍和司馬懿的談話氣氛基本上是融洽的,但是諸夏侯曹卻難免認為夏侯惇是被司馬懿氣死,碰瓷一場;在第五集,面對曹休,談話氣氛就算不上有多文明理性了,于是為照顧曹氏宗親的情緒,司馬懿被免職。
3、這幾集仍然有和上一部一樣的時間線錯亂的問題。周魴詐降賺曹休是發生在諸葛亮寫《出師表》、司馬懿進攻孟達以及“失街亭、空城計(演義虛構)、斬馬謖”之后。還需要再提一下鐘會。乍一看長得很像陳偉霆的鐘會按史實,此時才大概三歲,《軍師聯盟》里讓他提前出場了。
4、司馬柔背詩,背的是曹丞相的《短歌行》。這大概就是優秀文化的傳承吧。《短歌行》有最真實的感慨和志向,還有失落和自勉;即使小孩子不能理解,但四字一句,瑯瑯上口,背它比背《弟子規》什么的強得多。
5、第五六集,何晏、辟邪、劉禪奉獻逗比演出;尤其是前兩位。中國廣大四五線縣城,逢商場開業,慶典臺上的主持人喜歡介紹說誰誰誰是李玉剛的同門師弟(應該不是)然后讓他來反串女性唱一首歌,《貴妃醉酒》什么的;以后不知道會不會流行像本劇中何晏這樣的女性反串男性。關于何晏,限于篇幅,不多做介紹,有興趣的可以看魏晉段子集《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我讀過的唯一白話譯文和原文一樣好讀好玩的文言書。
6、曹爽學何晏,兩個逗比鳴翠柳,是因為磕了藥,即五石散。吳虹飛有一句歌詞“歌舞升平夜未央、狂迷芬芳五石散”很得魏晉時代三味;魯迅先生有一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里面講了五石散,也講了何晏。
7、要地方官奔喪而干涉人事、石亭之戰要司馬懿做曹休副手,到第六集,曹真給司馬懿出到了難題第三道——讓司馬懿去攻打孟達。司馬懿接招,貢獻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急行軍(之一)。
8、《出師表》在神思者某段配樂的前奏聲中被一句一句念誦。“虎嘯龍吟”,此為“龍吟”——臥龍之吟。出師一表,是龍虎正式交手的序章。《出師表》《滿江紅》《正氣歌》,千載而下,如魂如魄,堪為國寶。另,這一段鏡頭里出現了諸葛弩。
9、劉禪城門送行一場戲,大抵要表現出后主的扶不起來,但最后,蜀后主還是蠻可愛,要主動背誦課文。諸葛亮囑咐他的話,“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其實是諸葛亮去世前寫給自己兒子的話:“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0、在第六集,魏延獻“子午谷奇謀”。“子午谷奇謀”是中國戰爭史上的一段公案,難做評判。只是諸葛亮要用孟達拴住司馬懿的謀劃,恐怕是已告失敗。趙云、鄧芝率五千軍詐為主力,后面的故事該是《見龍卸甲》里的大結局“鳳鳴山”。當然,港片虛構太嚴重,趙云和鄧芝都不會死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