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關于chatGPT的對話案例,不管是有爭議性的國際性話題,還是學習生活工作類常識話題,還是專業領域的垂直問題.等等,不得不承認ChatGPT實屬強大。
不過,在大量的測試后,ChatGPT的弱點也很明顯,比如作為機器人只總結客觀事實,絕不發表任何意見,也不提出任何創新的方法,正如它自己所說,它是基于OpenAI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只能提供信息和泛問題的回答,對于一些尋求個人經驗或意見的問題它愛莫能助。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在對于知識盲區以外領域的話題,它會按合乎邏輯的提供一些思路(類似于咨詢顧問角色),ChatGPT這種中立、謹慎安全的態度無疑也值得肯定。
ChatGPT風靡全球,也讓我們真實感受到ChatAI的確已經、正在走向真正的安全穩定。
在行業領域以外的用戶們驚嘆于現階段的AI已經這樣智能了,并且還出謀劃策為ChatGPT接入語音輸出接口進行商業化。
1、人工智能產業落地,商業價值得到充分認可
事實上,國內一些從事人工智能企業服務行業的AI公司研發的智能對話機器人,已經能夠結合業務場景,如客戶觸達、營銷運營、窗口服務、遠程辦事/作業和人機對話交互等經濟生產活動環節。
受供給側的落地難易和需求側的價值驅動的兩側推力,對話式AI產品已在多環節多行業進入規模化落地階段,優化人機交互形式、流程與賦能方案,為企業帶來最原始最直觀的“降本增效”落地實現,商業價值逐步得到市場充分認可。
也許我們還停留于傳統AI對話機器人機械式的語音,線性的思考方式,需要or不需要,不需要就掛斷。而現在,在AI人工智能技術加持之下,已衍生出更高階、更智能的模式。
艾瑞咨詢在《2022年中國對話式AI行業發展白皮書》指出:
對話式AI產品已經可以替代人類對話完成大量重復性、規則性對話任務,優化重構對話服務的工作流與職能重點,還可為對話服務提供智能調度、坐席助手、對話洞察等輔助功能,與人工坐席并肩作戰,構建輔助培訓、運營管理、指導洞察的良性循環。
舉個例子,市面上大部分人工智能企服公司研發的智能外呼機器人,通過采用人工專業話術配音,整合AI智能語音三大核心引擎“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語音合成”,都能夠使你接受到的營銷電話都與真人聊天無異。
除此之外,更高級的模式能夠識別多類語言,也就是說你說一口標準粵語或四川話方言,系統也能夠快速識別并溝通。
2、人工智能將取代部分工作崗位,但不一定是我的工作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AI對話機器人從一個毫無感情的機器人,搖身一變到完全能夠替代人工的“超級員工”,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業績轉化,因此有些崗位被優化是再正常不過了。有些網友對此瑟瑟發抖,并且調侃自己可能或可能被“優化”了,其實并不需要過分擔心。
事實上隨著大數據AI人工智能的一路發展,新事物新東西層出不窮,很多行業受到一定沖擊,不過更多的是搭乘技術列車的利好。
此外,當下的對話式AI產品的應用意圖并非通過AI產品去完全替代人類,而是以用戶為中心,以實現對話服務質效提升為目的,從替代與輔助雙角度出發,達成對話工作流人機協作的最優賦能。
因此,企業可從降本增效出發,根據自身情況判斷是否采購或續約。企業在項目咨詢的供應商評選階段時,可從案例交付經驗、產品性能、產品成熟度產品完整度和產品價格五大維度去評估考量,保證對話式A項目實施的高效落地與產品上線后的優質運行。
3、中國式對話AI的未來如何?
在消費者行為線上化、公域流量私有化、用戶信息收集合規的需求背景下,對話洞察成為了收集分析用戶畫像、行為偏好等信息的合規高效的洞察方式。我國對話式AI市場參與者云集,產品也已步入了擬人智能化與深層價值挖掘的產品階段。
在流量紅利天花板、競爭日益激烈的行業背景下,企業紛紛加強對客服、營銷等服務資源部門的投入,持續深化服務領域的智能洞察以優化用戶服務體驗。2021年,對話式AI的市場規模為45億元,帶動規模126億元。預計到2026年,規模將達到108億元,帶動規模超385億元。
艾瑞咨詢預測:未來,半標場景的營銷與決策賦能的對話洞察可成為對話式AI廠商的重點發力方向。
而在數字人產品行業,對話式AI廠商需回歸產品經營本質著重考慮評估數字人帶來的投入產出,同時行業也需對相關問題盡早分析預判,出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保障整體行業的良性發展。
--------------end--------
PS:get行業白皮書完整版可關注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