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眼耀斑!神秘又害羞的海南孔雀雉
作者/張濤拉罕
陽光燦爛的盛夏
海南島氣候宜人、風景卓絕
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人紛至沓來
街頭吵鬧,海邊喧囂
美食美景,熱鬧非凡
圖1:美麗的海灘呀我最愛~
而在海拔150-1500米高
島內原生闊葉林中
濃蔭郁閉,潮濕氤氳
一種極其罕見的鳥雉
正謹慎地鉆離叢林濃蔭
小心翼翼地展露真容
它們正是海南孔雀雉
圖2:魅力非凡的海南孔雀雉
01|孤獨島嶼的獨立物種
在約200萬年前
隨著一聲驚天巨響
海南島環緣斷裂,漂流下行
又歷數萬年之久
終成四面環海的海島地貌
在地理上與大陸正式隔絕
圖3:海南島衛星航拍圖
孤立后的島嶼
就像離開父母和家的孩子
走上了自己當家做主的發展道路
島嶼氣候、棲息環境隨之大變
生物種群也因此而獨立進化
正是那時,海南孔雀雉
從灰孔雀雉屬中分化出來
成為嶄新的獨立物種
02|身披千眼卻害羞怕人
海南孔雀雉,聞名可知
它們是海南島的獨有物種
學名稱Polyplectron katsumatae
為雞形目雉科孔雀雉屬下獨特物種
是IUCN3.1評級瀕危(EN)物種
也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圖4:害羞的雌鳥
本種鳥雌雄大小相異
雄鳥體長53-65cm,雌鳥體長40-45cm
均重約0.45-0.8kg左右,兩者皆十分輕盈
雄鳥看起來體態豐滿
它們頭生羽冠,臉部裸出
灰褐色的身體羽毛闊張蓬松
雙翅如高達盾翼般吸附身體兩側
尾羽像孔雀開屏那樣靜置于尾端
飛羽和尾羽上皆生有金屬色的眼斑
恰似翡翠圓卵邊鑲一圈黑耀
密密匝匝、層層疊疊,宛若千眼相視
在日光下展現絢麗奪目的迷人光彩
圖4-1:雌鳥雄鳥的合影
這瑰麗如翡翠的千眼耀斑
于求偶季盛放在雄鳥開屏的尾羽上
如同一萬朵熱情洋溢的美麗鮮花
讓雌鳥懷春的少女心怦然大動
只要看對了眼兒
雄鳥便“guang-gui”(關谷~)大叫著
雌鳥也“ga-ga-ga-”(嘎嘎~)的附和著
雙方共結連理一并送入洞房咯
圖5:海南孔雀雉雄鳥手繪圖
雌鳥纖細瘦小,全身羽色和雄性相似
它們雙翼緊貼身體,兩條長腿點地而立
背部及翼部均不生眼斑
尾羽較短,形如雄孔雀收屏
雙翼圍合時尾羽收束身后
背部呈現五、六道環狀黑紋
因要平衡前后身的重量
所以走起路來昂首挺胸、神采奕奕
自然別有一番美之風采
圖6:雌鳥與幼鳥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雌雄鳥
海南孔雀雉皆特別害羞怕人
只棲息在濃蔭蔽日的熱帶常綠林
與郁閉度較高的半常綠林中
它們對隱私空間有著超高需求
若將其放置在橡膠樹、桉樹
或單一樹種的種植園內任其生息
它們很可能會患上重度抑郁
進而引發絕食、絕育、禁斷社交等
比較極端的自我傷害行為
圖7:哇~別讓我暴露在外,我有廣場恐懼癥
03|葷素皆食,木石為巢
海南孔雀雉以動物性食物為主食
這一點和其他雉雞略有不同
長翅膀、長刺角、甲殼硬挺的
大中小型昆蟲們
滑溜溜、肉鼓鼓、柔軟無眼的
大中小型蠕蟲們
才是海南孔雀雉的心頭愛
不僅吃起來嘎嘣脆或軟綿綿
昆蟲體液或蠕蟲腺體中
獨一無二的化學元素分泌物
更能帶來煥然一新的味覺新享受
當然,它們從不挑嘴,葷素皆食
酸酸甜甜的植物果實
樸實清香的植物種子
它們也能吃個不亦樂乎
圖8:葷素都好吃,哈哈哩個哈哈嘿
如前所言,海南孔雀雉比較害羞
常單獨或成對行動,并不和群體有所往來
它們白晝時在林間巡行覓食
入夜后則飛攀到樹枝上
收束雙翼和尾翼,倒頭就睡
它們是雉雞中善于發現
和利用大自然本身環境的好手
由于生性瀟灑怕麻煩
它們會大幅減化那些可有可無的營造步驟
直接找一個樹洞或挖一個土坑
再搬來幾塊石頭略作遮蔽
一個足以安家的巢穴即搭建完畢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它們也可謂是營巢筑穴的偷懶好手了
圖9:找縫筑家的偷懶鬼~
04|足以致命的棲地破壞
幾十年來
人類大肆砍伐當地的熱帶雨林、季雨林地帶
種上了橡膠、茶葉和咖啡等熱帶經濟作物
產出原料連年翻番,售賣價格不斷上漲
經濟形勢火熱,收益情況一片大好
但在這繁華表象下
許多野生物種的棲息地卻遭受致命破壞
援引數據顯示
海南孔雀雉的種群總數目前不超過2700只
它們的生境岌岌可危!
圖10:安家動物園的海南孔雀雉
因為提升經濟的需求
致使大面積自然環境被損壞
導致動物們的野生棲地不斷銳減
這被廣泛認為是導致一個或多個
野生物種滅絕的最主要原因
在如此這般的境地下
容我言簡意賅的大膽一問
當領先世界不知多少倍的中國速度
與日趨衰落的野生動物種群相遇
那么它們
從瀕臨滅絕到真正滅絕
又還剩多少時日屈指可數呢?
不要忘了
那是2700個鳥腦袋
日日夜夜的翹首期盼
那是5400支鳥翅膀
翱翔天際的蒼穹使命
更是135萬只翡翠耀斑
繁衍生息的終極目的
生存還是毀滅?
牽動著它們整個族群的命運
圖11-3:飛吧,翱翔在世界之巔!
*本文部分圖片僅為示意之用 并非全部為海南孔雀雉(Polyplectron katsumatae)
本文所有圖片皆來源于網絡 若侵犯所有者之權利 我在此鄭重抱歉 并將迅速刪除
本文原創 作者/張濤拉罕丨寫作不易?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2021? 張濤拉罕,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