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陽臺對面,有一個二層閣樓,樓上搭了綠色鐵絲網的棚子,里面養滿了鴿子。
養鴿人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沒有頭發,穿著白色長袖汗衫,藏藍色長褲,鞋子看不到,每天穿梭于鴿棚之中,喂水喂食,清掃鴿棚,然后定點放飛鴿子。
最有趣的就是看他放飛鴿子的那一瞬間,嘩啦啦的一群鴿子就飛出鴿棚,那一刻我由衷感嘆,看,自由。
一個鴿籠中放出的鴿子是18只,它們飛翔于藍天之中,但沒有飛多遠,就在鴿棚上方10米左右的范圍內兜圈子,一圈又一圈。
領頭的鴿子熟練的掌握著飛行的距離,在適當的位置調整方向,合理轉彎。彎道總是容易超車,領頭的鴿子中落,彎道的鴿子沖到前面,但這絲毫不影響整個隊伍前進的方向,無論哪只鴿子領頭,都完美的在適當的位置轉彎。
誰都沒有超出原有的邊界。
養鴿人站在閣樓上忙乎,一點都不擔心他上空的鴿子。鴿子以他為中心飛啊飛,一圈又一圈。
飛累了鴿子就停在棚子旁邊的屋頂上,一會兒養鴿人開始吹哨子,聽到哨子聲,屋頂上的鴿子陸續飛回到鴿棚上,但有兩三只鴿子又飛到天空中,像是聽到上課鈴響起的學生,趁著鈴聲未落,趕緊再飛兩下。
鴿棚屋檐上方,有兩個小門洞,鴿子們就從這個小門洞飛到鴿棚中,飛齊了,養鴿人就關上了小門,里面有養鴿人放好的食物和水。
那一刻我想到的詞是,入窄門。
我的思緒跟著鴿子飛了很久,最終也沒能回到那個鴿棚中。
你看,我一開始感嘆的自由,原來不過方圓10米。
我多希望鴿子能把它們的活動范圍向外擴張100米,那里有更漂亮的仿古建筑,向外1km,有更多的花和樹,向外4km,有一條河,還有一個小公園,那里同樣也有一群鴿子,擁有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狀態。
只要向外走一步,就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如果鴿子會思考,它會不會選擇另外一種生活方式,有別于家養,會風餐露宿,但沒有鐵絲網?
如果鴿子會思考,它會不會在主人放飛的時候,不跟隨群體,另辟蹊徑,沖出固有生活圈?
如果鴿子會思考,它會不會對身邊消失的同伴感到疑惑,在成為領頭鴿的時候,帶領群體,逃離現狀?
作為旁觀者,看著鴿子在小范圍內兜圈子,無論它是飛第一個,還是飛最后一個,其實差別并不大,它們知道嗎?
穩定的窩和飲食,定點的自由活動,看起來的衣食無憂,其實背后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它們知道嗎?
聽到哨聲的反應,已變成根深蒂固的習慣,這會寫入身體的基因記憶里,變得越來越容易被馴化,它們知道嗎?
它們不知道。
原來我們都是家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