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在如畫的江南山和水之間,慢慢的流淌,也流淌在我的心田。寧靜,雅致,悠閑和浪漫,最宜在濛濛細雨中慢慢品味。
我在尋一個地方,洗盡鉛華,淡去塵埃;我在造一個夢境,遠離浮華,落滿晶瑩;我在找一段旅程,還給心,一片最初的寧靜。然后,我便遇見了她——烏鎮。
五月的江南,依舊多雨。多雨的烏鎮,恰如古舊宣紙上的一幅水墨丹青!那風,那雨,把古老的小城嫣然了,嫵媚了,又詩化了!這里,有數不盡的雨巷,一樣的悠長,一樣的寂靜,一樣的白墻黛瓦,一樣的小河繞墻。
烏鎮是我所見過最完整最原汁原味的古鎮了。走進烏鎮,一股氤氳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仿佛置身于歷史與現實交錯的空間,烏鎮,像是屬于過去那悠遠的時光,是浸泡在歲月煙云里的古舊鎮容,不見世俗的喧囂與浮躁,耳畔揮之不去的還是詞人馬致遠那曲耳熟能詳的吟唱!迤儷的車溪河,得古運河之靈氣。綿綿數十里,一頭挑著東吳,一頭牽著越國,從春秋,從唐宋,從明清,一路走來!汩汩水流,不舍晝夜地在古鎮里穿行,賦予古鎮以靈動的生命。
小橋、流水,古街、老巷,朱雀門、木格窗,烏蓬船、青石路,錯落有致的粉墻、風雅古樸的黛瓦,都被完好地保存下來,保存在一種幽冷暗香的氣質中。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歷史的幽徑里。塵封的歲月不經意間把這里的一切演繹得這么凝重和生動。
西柵大部分是為開發景區后來重建的,屬于原貌重現。夜游西柵,夜色下的烏鎮更顯得神秘而幽遠,嫵媚入骨。店鋪次次第第地上門板,發出結實的聲響。誰家的燈籠點起,遠遠看去,一條紅色的流蘇隨夜風飄蕩。古戲臺上社戲正熱鬧地找回過去。烏鎮人生活的閑適,開門見橋,推窗見水的環境使人心生曠遠,早已看淡了時尚生活和外界的喧囂。水鄉的氤氳水氣,柔弱而不爭,自由而閑適的水性,熏染了烏鎮人歷盡滄桑而寧靜閑適的氣度。
如果說,水是江南的肌膚,那么,橋就是烏鎮的玉骨。一座座石橋連接著古鎮蜿蜒的路,幽深的巷。身披歲月的風霜,迎送了眾多商賈顯貴,迎送了眾多文人墨客,同樣也迎送了許許多多水鄉百姓。烏鎮的橋,并沒有偉岸的形象,有的卻是江南水鄉秀骨清象的風姿。
烏鎮的街道很小,對門而建的房屋之間,是條只能穿行四人的巷,而河水和拱橋卻流過整個小鎮。窄道古屋小橋流水人家,將烏鎮裝飾得詩情畫意,讓人神往。夜晚的烏鎮更寂靜,漫步于小橋上,心靈祥和:蟋蟀在耳邊輕輕地鳴唱,打梗老人手提燈籠,打著梗,一下子將我拉入前朝舊代。
走累了,隨處都可以找到一家臨河的小茶館。憑窗而坐,葉兒粑的清香,姑嫂餅的酥脆,清脆的吳儂吆喝聲,吸引著眾多游人駐足。吃一口葉兒粑粘而不膩,咬一嘴姑嫂餅滿口留香,再泡上一杯杭白菊茶,淡淡地菊香夾雜在空氣里,沁人心脾。江南小鎮的黃酒更是上口甘醇,余味悠長,雖沒酒量,試想,如果忘我的喝上一壺,淺一腳深一腳走在巷間橋頭,豈不是更有一番悠閑啊!不過最終還是怕錯過了下面的風景,沒敢嘗試。
走進東柵,大都是古舊建筑,不在乎年代有多久遠,只是江南的風物人文保存得好,沒受現代物質的侵染。走進小巷,聽細雨敲打著路面的滴嗒,看雨絲在小巷與民宅間交織出的朦朧,潮濕的心思早已輪回了流走的時光。
登上彎彎的拱橋,溪水邊的雨中,點點的傘下,是小小的甜蜜浪漫在江南的水鄉里融化。蒙蒙細雨漸漸變成淅淅瀝瀝的小雨。雨在溪水中激起漣漪,同心的水波兒漫不經心地擴散,我仿佛走入了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把思緒永遠地留在了記憶中的詩行。
漫步在青石板鋪就的老街上,讓在都市風塵中疲乏的旅屐與古老的詩韻親吻,心底頓時沁入了絲絲水鄉人文的氣息。在窄窄的巷子里穿行,水鄉潮濕的風徐徐漫入心扉。茅盾的故鄉亦在此。臨街四開間的老式樓房,有他少時讀書的私塾,保存著他最早的書稿。“人家的后門外就是河,站在后門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回,可以聽得櫓聲,飄然而過……”這是茅盾記憶中的烏鎮。儒雅的水鄉孕育了一代文學匠師,他的童年在這里溫暖地度過,伴他成長的,還有那棵他親自栽種的棕櫚樹。
心在風中張望,企圖在風中、在斑駁的古巷中、在木門木窗的老屋里找出詩賦,找出牽動文學巨匠茅盾浪漫情愫的那顆星辰。佇立在立志書院雕花的窗欞下,撫平起伏的心海,讓思緒從現實的嘈雜中回到已遠去的歲月。在歷史的書卷里,依稀聽見朗朗的書聲,看到搖曳的燭光,聞到馥郁的墨香,那撼動中國文壇的書頁在這里萌芽。
慢步走到了一條窄窄的小巷中。巷子兩邊立著烏黃的木板房,從它們的顏色中,散發著經年的沉香味道。透過房門看幽深的院落中,藍印作坊的布匹被高高的架起,那充滿鄉土氣息的圖案在綿雨中忽隱忽現,在風過時,時遠時近。藍布揚起了過往的塵埃,猶如久違的滄桑在翩翩起舞。信步在晾曬的布間,讓它遮擋身影,好想就這樣淋著細雨的纏綿、遠離風塵,遁形而去。
走進傍河人家,才能領略烏鎮獨有的枕河而居的水閣特色。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的水閣居屋,是烏鎮人的匠心獨運!一頭枕于水,一頭擱于岸的水閣,是烏鎮區別于其他江南名鎮的獨特創意。置身水閣,臨窗而觀,微風輕撫,吹面不寒。
離別烏鎮,不覺心生感嘆:在它貌不驚人的平和背后,似乎掩藏著中國哲學“天人合一”的大氣;在它斑駁淳樸的舊貌后面,似乎傳達出寧靜淡泊、歷久彌新的韻味!走出烏鎮,卻把纏綿的思緒永遠地留在記憶的字里行間!那份悠然、那份寧靜、那份柔美、那份韻味是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的,只有置身其間真心而思才能體會,只可惜時間有限,我只能走馬觀花,浮光掠影一番。
烏鎮,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在如畫的江南山和水之間,慢慢的流淌,也流淌在我的心田。寧靜,雅致,悠閑和浪漫,最宜在濛濛細雨中慢慢品味。
我知道,每一個地方都有著各自的特色,也就注定著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鐘愛。上海是適合邂逅浪漫的,杭州是適合牽手愛情的,而烏鎮的靜,恰是適合探尋自己,找到原質和思想的。
若有一天,你累了,倦了,迷茫了,困頓了,請在春天里,去一趟烏鎮……
本文原創,如欲轉載請簡信本人
無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