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轉業季,總有一些服現役滿18周年面臨轉業的軍官為該選擇計劃安置還是自主擇業舉棋不定。就我的觀察,多數走到這個丫形路口的軍人臨到頭都會糾結不已,因為擺在面前的兩條路看起來各有優劣,各有誘惑,實在難以抉擇。只有少數人覺得一邊是康莊大道,一邊是羊腸小道,會毫不猶豫的奔著自己認定的方向去。
其實服役年滿12周年的士官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在安排工作和貨幣安置面前無所適從。因為對他們中的多數人來說,要么習慣了聽命服從不適應自我做主,要么囿于視野無法作出有底氣的判斷,要么問遍了四周唯獨不會傾聽自己的內心,要么盡管深思熟慮反復比較仍然難辨孰好孰壞從而難以決斷。真是人生何處不選擇,一到選擇就犯難。
1.
讓我們先看看選擇難,難在哪兒?不妨把這兩條道路做個簡單比較。
先說計劃安置,這個轉業軍人曾經的不二選擇,選擇這條道路就意味著換種制服繼續上班。優點是身份有歸屬感,出門辦事不用遞名片,仍是××單位的×××,單位就是你的名片。單位不光為你提供了身份平臺,還給你提供了理論上的發展空間。當然,能不能上升取決于你的人脈資源、能力素質、為人處事、機遇運氣……反正難度不亞于打贏一場未知的戰爭。福利有保障,體制內最大的優勢就是旱澇保收、收入穩定,生老病死有人管,合法收入不會大起大落。生活有模樣,上班后不管是早九晚五還是輪班制,總有個制度考勤的約束,特別適合喜歡穩定自律性又差的哥們兒。
這條路的缺點是發展有限,達到自主擇業條件的轉業軍官一般都在四十歲左右,到了新崗位還要從頭開始,基本錯過了職業發展的黃金期;收入有限,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體制內的灰色收入已成過往,轉業后的工資加福利和回到地方生活后日益增長的開支相比,難免捉襟見肘;自由受限,上班有約束,這點不解釋。
再看自主擇業,聽起來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選擇,選擇這條道路就意味著從此仗劍走天涯前路渺茫茫。優點是有份保底收入,這是自主擇業干部和其他創業者相比最大的優勢,但與之對應的是創業零經驗,小白和老司機的差距。發展無限可能,無論是創業還是打工,反正是從零開始,每一天都充滿挑戰,每走一步都是前進。人身相對自由,當老板自己說了算,打工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隨時可以來場說走就走的人生旅行。
這條路的缺點是身份不確定,要靠自己去拼搏定位。創業高成本,無論年齡、人脈還是經營管理經驗相對地方創業者都劣勢明顯。生活沒約束,容易出現難以克服的惰性和上進心缺失,導致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或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可見,無論計劃安置還是自主擇業都沒有絕對的好壞,轉業軍人只能針對自身的情況作出相對有利的選擇。
2.
讓我們再琢磨琢磨怎么選擇?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計劃安置和自主擇業的優劣對比,簡單理解計劃安置就是根據計劃安排位置,重在安置,取的是守勢;自主擇業就是自己做主選擇職業,重在自主,取的是攻勢。不同的選擇決定不同的人生。
無論是計劃安置還是自主擇業,說到底都是尋找一個平臺。因為對絕大多數四十多歲的人來說,離開了平臺,你什么都不是。你有通天的本領,不給你通天的機會,一切都是枉然。
看資源,是游刃有余還是舉步維艱。資源包括親緣資源、社會資源、人脈資源、專業資源、人格資源等等,你能整合多大的資源,就能擁有多大的平臺。簡單解釋一下人格資源,就是你的人格魅力能夠調動的資源。舉個例子,你遇到困難有多少人會真正幫助你。搞清資源配置才不會盲目決策。一般來說,你的資源在哪里,你的選擇就在哪里。
看地域,是相對落后還是充滿活力。落后的地方比如三線城市、小縣城,這里往往是人情社會,有限的資源被大家族和盤根錯節的關系瓜分把控,很難出現真正的創業機會。發達的地方比如一二線城市、經濟發達地區鄉鎮,這里人口相對密集,創業就業機會多,但相應的成本也不低。同樣的選擇不一定適合不同的地域。舉個例子,高原自主擇業干部回到平均收入不高的小縣城,靠退役金基本可以養活一家人,但如果回到一線城市,就只能應付日常的開銷。
看家庭,是需要安穩還是允許折騰。轉業軍人在做決定時,往往不是一個人的決定,而是一個家庭的決定。家庭如果有比較好的基礎,不因你的發展受到太大影響,完全可以任性一回,放手選擇。家庭如果靠你支撐,經不起風浪,就不能不切實際,率性而為,而應該以求穩為上。寫到這里,忍不住插句題外話,一些任務部隊特別是以前兩地分居的軍人回歸地方后,適應家庭角色轉換較慢,不愿意面對日常瑣事甚至不愿意分擔家務,習慣當甩手掌柜,把配偶當下級指揮,這樣容易導致家庭出現新的矛盾,所謂遠香近臭,愿聞之者戒。
看觀念,是追求身份還是喜歡自主。官本位思想較重的軍人還是選擇計劃安置好,因為體制的溫床是你真正的港灣。追求自由喜歡冒險的軍人還是選擇自主擇業好,因為自主擇業就是為你量身定做的款。不要去和養生操談搏擊,各自安分,歲月靜好。能區分自己觀念的人一般比較有主見,回答好三個問題答案自明。一問自己想干啥?想要什么樣的人生和什么樣的生活方式。二問自己能干啥?搞清什么是自己的真本事。三問自己該干啥?時間是不可再生資源,把有限的余生用到想做的事情上去。
看性格,是沉穩內向還是活潑外向。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不同的性格需要不同的職業角色定位,換言之,不同的性格適合不同的崗位。體制內有不同的崗位,體制外也有不同的崗位,就像考大學選專業一樣,名校不一定有你喜歡的專業;就像找對象結婚一樣,漂亮的不一定能跟你相濡以沫白頭到老。面臨轉業也是一樣,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適合你的選擇。套用一句比喻婚姻的話,鞋子合不合腳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看專業,是偏于行政還是一技在身。軍人在部隊常年接受政治教育,對黨政機關的政治工作不會陌生,軍地的行政管理組織人事公文寫作等都有相通之處,專業性更強的工程電子醫學法律等更是能夠直接對接,這些都可以作為選擇時的考量。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簡言之,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專業能力突出的軍人完全可以做到人選單位而非單位選人。
看能力,是膽怯平庸還是自信優秀。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明白人都知道,同樣行政級別的人能力相差大了去了。這一點在面臨脫軍裝的時候也能看出來,怕轉業的往往都是對自己信心不足的人。要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是不是善于適應新環境結交新朋友,是不是樂于學習充電能夠持續成長,是不是失去權力還能找到新的平衡點,是不是面臨任何困難都能坦然面對,把自己認識清楚了,答案也就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