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Android系統發布以來,似乎一直繞不開屏幕適配這個話題。毫無疑問,Android系統能發展到今天,離不開其開放性,而隨著國內手機廠商的崛起,任何用戶、開發者、OEM廠商、運營商都可以對Android進行定制,于是導致長期以來一直詬病的碎片化嚴重的問題。
Android全面的屏幕適配方案解析(一)__屏幕適配概念梳理
Android全面的屏幕適配方案解析(二)__寬高限定符屏幕適配
Android全面的屏幕適配方案解析(三)__sw限定符適配方案
Android全面的屏幕適配方案解析(四)__今日頭條適配方案
例如:
Android系統碎片化,比如基于Google原生系統定制:小米的MIUI系統、魅族的Flyme系統等等。
Android屏幕尺寸碎片化,比如5寸、5.99寸、6寸等等。
Android屏幕分辨率碎片化,比如320x480、480x800、720x1280、1080x1920等等。
而當Android系統、屏幕尺寸、屏幕密度出現碎片化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同一元素在不同手機上顯示不同的問題,為了保證某一元素在Android不同尺寸、不同分辨率的手機上具備相同的顯示效果,這個時候就需要對屏幕進行適配啦。
屏幕適配相關概念:
屏幕尺寸
屏幕尺寸指屏幕的對角線的物理長度,單位是英寸,1英寸=2.54厘米。
比如常見的屏幕尺寸:5.0、5.99、6.0等等
屏幕分辨率
屏幕分辨率是指手機在橫向、縱向上的像素點數總和,單位是px,1px=1個像素點,一般以縱向像素*橫向像素。
比如分辨率2160x1080的手機,表示高度上有2160個像素點,而寬度上有1080個像素點,屏幕分辨率為:2160*1080。
Android手機比較常見的分辨率為:320x480、480x800、720x1280、1080x1920。
屏幕像素密度
屏幕像素密度是指每英寸上的像素點數,單位是dpi,即“dot per inch”的縮寫。
比如設備內每英寸有320個像素,那么該設備的屏幕像素密度=320dpi。
屏幕尺寸、分辨率、像素密度三者關系
屏幕像素密度與屏幕尺寸和屏幕分辨率有關,在單一變化條件下,屏幕尺寸越小、分辨率越高,像素密度越大,反之越小。
手機的屏幕分辨率是寬x高,屏幕大小是以寸為單位,那么三者的關系是:
這里舉個例子:假如手機的屏幕分辨率是2160x1080,屏幕大小是5.99英寸,對于一部手機來說這些都是已知的,求這手機的像素密度是多少?
即該手機每英寸有403個像素。
px
px即像素,是屏幕上顯示數據的最基本的點,上面介紹屏幕分辨率的單位就是px,包括UI設計圖、Android原生API都會以px作為統一的計量單位。
dpi
dpi即屏幕像素密度,每英寸上的像素點數,計算方式上面已經介紹過了,這里就不重復啦。
dp、dip
dp應該比較熟悉,我們設置固定數值的時候都是以dp為單位,而dp和dip是一個意思,都是Density Independent Pixels的縮寫,即密度無關像素,與終端上的實際物理像素點無關,可以保證在不同屏幕像素密度的設備上顯示相同的效果。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想設置一張圖片的寬度為屏幕的一半,那么:
- 如果以像素px為單位,那么我們需要在320x480分辨率的手機上設置寬度為160px,而在480x800分辨率的手機上設置寬度為240px,兩者的設置寬度就不一樣了。
- 而如果以dp為單位,在這兩種分辨率下,設置寬度為160dp都顯示為屏幕的一半。
sp
sp即scale-independent pixels,與dp類似,通常用于指定字體的大小,當用戶修改手機顯示的字體時,字體大小會隨之改變。
dp與px的轉換
通常UI設計師給的設計圖是以px為單位的,Android開發則是使用dp作為單位的,那么我們需要進行轉換,換算關系為:
px = dp * (dpi / 160)
在Android中,規定以160dpi(即屏幕分辨率為320x480)為基準:1dp=1px
以上的概念梳理一遍過后,下面就要開始講解適配方案啦,由于篇幅過長,就分開幾篇更新,敬請期待。歡迎關注公眾號【龍旋】能獲取最新更新內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