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價值*杠桿
最近老大跑到上海、深圳,去找導師,去建人脈,老大說他學到了很多東西,大腦都被更新成光滑的了,他說得很輕松,可我知道并不容易,剛生完病,就到處跑,坐飛機、住旅館,連續30多個小時不睡,第二天大清早給我們講課,照片里跟美女一起拍照笑得很燦爛,可我還是能察覺一些拘謹,畢竟不是自家地盤,畢竟不是舒適區。他說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會很難,感覺很恐慌,恐慌得就像第二天就要死了,很觸動我,不管多強大的人,也有自己的恐慌區,別人在恐慌區里撐住沒死,就獲得了快速成長,也有人一輩子都睡死在舒適區。
老大的課很好,內容做得很扎實,全是自己一點一點搭建起來,可是財富不是只有價值就夠了,還需要杠桿?;ヂ摼W的時代,羅輯思維把平臺搭建起來了,聚合了一幫知識人,秋葉也在搞IP營,集結了一群知識型IP,互聯網這種相互借力、聚眾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這是個好的時代,是群龍無首的時代,是大吉的開元之相,但這也是一個壞的時代,有競爭,有傾軋,船大了也許穩,可是再大也大不過資本滔天的巨浪。就算你是超級個體,你也不能獨自航行。有好的內容,也還是需要專業的運營、營銷和服務作為支撐。《增長黑客》作者提出在線教育的不可能三角,說新增用戶規模、用戶留存率和營收變現不可兼得,老大的用戶留存率一直很高,所以另兩件事的平衡也要做好。
老大對我而言就是BBC4臺的真人秀節目,他講的理論全是自己親身實踐所得。他有價值,還缺杠桿,所以他勇敢地踏出去找杠桿。他說每日回顧自己今天有沒有瞧不起別人,讓我非常汗顏。在我心里只有三個層級,大神,我,普通人。要么對別人敬若神明奉為圭臬,要么就覺得別人不及我。這次國慶去威海最大的遺憾就是放棄了身邊的一座金礦,為了準備自己的分享,注意力全在自己身上,現金流游戲結束后,老大語重心長地跟我們說,財富就在人脈中,第二天我看他跟清風老師、小六老師一桌吃飯我才有所覺悟。在場這么多各行各業、價值觀相同、各有能量的小伙伴,我只顧守著自己這點理論,卻沒有虛心向身邊人學習,是有多狹隘??!
一張地圖
2014年的時候上過撬動我價值的課,做過財富光譜的測試,當時不知道怎么搞的,測出來的財富層級是橙色的,因為那是每月還有正向現金流,所以也信以為真了,做出來的財富原動力,居然是商人,雖然大跌眼鏡,但想想自己最強的確實是伺機而動把握節奏,所以也勉強接受下來,因為以前走過迷信生肖血型星座的彎路,并不很把這些測試當回事,且當時確實不懂得使用價值、市場價值這些事,要擺脫橙色層級進入企業棱鏡對我而言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所以并沒有遵照報告去思考財富方面的事。果然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現在房子車子都有了,存款和現金卻告急,開銷下不來,負債卻很多,掉入紅色層次,每次想花錢置辦東西,都是靠著老大一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試試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把錢省下來的,強迫自己不追求頂級方案,只解決問題。
這次的價值線定位理論以這個形式出現,我覺得非常贊,既有逼格,又非常直觀易懂。我不知道大前研一給麥肯錫做的員工手冊是怎么樣的,但我覺得如果工作中也借鑒這種形式,為每個不同層級提供不同策略,以指南或者說明書的形式提供具體指導,肯定非常有價值。
我對照了一下自己,在工作領域,處在負價值階段,好多詞都直接戳中我。女兒暑假的那個時期,我確實是連遵守紀律都做不到,由于不用送女兒上學,天天遲到,因為沒有考勤,所以天天睡到8點才起床。因為當時的副科長工作很積極,所以自己就變得推卸責任,有問題都拋給副科長去解決。還美其名曰,反正工作都一樣,干嘛這么認真呢?老大說,哪個場景給你帶來最多現金流的,就是核心場景。沒想到自己在核心場景的投入居然是這樣的,花的時間是最多的,浪費的情緒精力也是最多的,可是心沒放在里面,收獲反而是最小的。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所以在工作上,先把自己當小白吧,從頭做起,先從推遲滿足、直面現實、承擔責任、落實行動開始,先把事情做扎實;先有價值,再去積累價值,把科長當導師,好好地學習別人的熱情、別人的投入和別人的工作方法。
其次在自我提升領域,這是我最接近使用價值的領域,我也不能放棄。在這個領域,這個層級,感受到了熱情的力量,雖然熱情常常被現實打敗,投入總是有一陣沒一陣的;也開始聯接起一些小伙伴,但還沒有太在意人脈的力量,容易陷入狹隘、封閉、自牛逼主義。這一塊要鞏固,不落入下個層級去,抓緊向使用價值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