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07年1月9日,喬布斯在第一次向公眾介紹iPhone時說,蘋果公司要發(fā)布三款革命性的產品。
第一款產品是一部觸控式寬屏iPod,說完這句話,觀眾只有零星的掌聲。
然后喬布斯說第二款產品是一部革命性的移動手機,觀眾以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
接著他說第三款產品是一個具有突破性的互聯網通訊設備,這時觀眾都靠在了椅背上,等著他對所謂的三種新產品進行進行進一步的介紹,沒準兒還會有現場演示。
不過真正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喬布斯接著說:“三種產品,一部寬屏觸控iPod,一部革命性的移動手機和一個具有突破性的互聯網通信設備,一部iPod,一部手機和一個上網設備,一部iPod一部手機......你們懂了嗎?這些不是三個獨立的產品,而是一款產品,我們稱之為iPhone!”觀眾聽完后完全瘋狂了,喬布斯此時也激動萬分:“今天,蘋果公司重塑了手機。”
喬布斯給他的觀眾口頭描述了一幅路線圖,路線圖可以幫助觀眾了解你故事的來龍去脈。
02
喬布斯知道“事不過三”原則,是溝通理論中最強有力的概念之一。
三是一個神奇的數字。
喜劇演員知道三比二好笑,作家知道三比四更富戲劇性,喬布斯知道三比五更能說服別人。
每一部偉大的電影,每一本書,每一部戲劇或每一場演講,都是三幕式結構。
曾經有三個火槍手,而不是五個。我們知道三只小熊,而不是四只。有活寶三人組而不是二人組。《獨立宣言》宣稱美國人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而不是只有“生命權和自由權”。
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就這一話題進行過廣泛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三比二或四都更加有效。
海軍陸戰(zhàn)隊的內部組織都劃分為三個部分,一名下士指揮一支三人的隊伍,一名中士指揮一個班的三個步槍組,一名上尉手下有三個排,諸如此類。海軍陸戰(zhàn)隊的人把這些東西都研究好了,我們何必費事再研究一遍呢?直接利用這個規(guī)律吧!
“事不過三”原則對海軍陸戰(zhàn)隊有效,對喬布斯有效,對你也有效。
03
2005年6月6日,在蘋果公司全球開發(fā)者大會上,喬布斯宣布了從使用IBM的power PC芯片轉變?yōu)槭褂糜⑻貭柼幚砥鞯臎Q定,他說:“到目前為止,蘋果公司電腦的歷史上已經有過兩次主要的改變,第一次是個英明的決定,xxxxxxx,第二次的意義更大一些,xxxxxxxxxxx,今天是時候啟動第三次轉變了,xxxxxxxxxx。”
在2008年6月舉行的大會上,喬布斯展示了一張幻燈片,上面是一個三條腿的木凳。他說:“你們都知道,蘋果公司現在有三個部分了,第一部分當然是蘋果電腦,第二部分是我們的音樂業(yè)務,包括iPod和iTunes,第三部分就是iPhone。
在喬布斯的演講中,這種手法屢試不爽,他總是先概括三個要點,然后回到第一個要點逐一詳細討論,最后對每一點稍加總結。這種方法非常簡單,能夠保證你的觀眾記住你跟他們分享的全部信息。
04
所以,我們講一堂課最好只安排三部分,這樣更有助于記憶和理解,而且聽眾一般每10-15分鐘便會走神一次,一課時45分鐘,講三個知識點剛剛好,再配合上篇文章提到的短標題,效果更佳。
如果你的內容真的非常多,也強烈建議你能進行歸整和取舍,尤其是在時間很短的會議匯報當中。
我翻閱了近20期的精益例會匯報材料,對比之后效果很明顯。
先來看幾個反例,目錄超過三點以后,無論排列的多么整齊,都會顯得凌亂和難以記憶:
當然也有做的好的:東下料幾乎所有的匯報提綱都是規(guī)整的三部分,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喬布斯魔力演講》的結構,很像一部三幕的戲劇,你正在看的是第一幕:創(chuàng)作動人的故事。
第1場:用紙筆策劃
第2場:回答最重要的問題
第3場:培養(yǎng)救世主般的使命感
第4場:使用短標題
第5場:畫一幅路線圖 ?√
第6場:讓“大壞蛋”出場
第7場:讓常勝的英雄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