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早已在心中憧憬過無數次支教的場景,卻在當大巴車駛進這個山中的小村莊時,還是難掩內心的激動。這里不似城市的車馬喧囂,燈紅酒綠,有的是清爽的山風和陣陣蟬鳴;這里不似城市的市儈俗氣,有的是淳樸的民風和熱情的村民;但讓我們惋惜的是,這里不似城市的優質教育和良好的醫療設備,有的只是簡陋的教室、破舊的黑板和一個廢棄的村衛生室。在這里孩子們接觸不到外面的世界,村中的老人常年無醫可治……
看著孩子們的期盼的眼神與老人們慈愛的笑容,我們覺得要做點什么,就像團隊的名字一樣,希望可以給這里老人和孩子播撒陽光,傳遞真情,讓這里的老人和孩子幸福得像山上盛開的山茶花兒一樣。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的西余糧村是一個省級貧困村,村里的勞動力嚴重流失,孩子們大多成了留守兒童,老人們則是出不了山,看不了病。殘酷的現實擺在實踐隊員的面前,為此在出發前,隊員們前往淄博、濟南等地尋找志愿醫生,終于找到愿為當地村民免費義診的中醫;同時隊員們為讓孩子們能學到更多知識,了解山外的世界,隊員們為孩子們準備了化學實驗用品、畫筆、有趣的科學視頻、體育用品等等,豐富孩子們的暑假生活。
畫架支起方寸黑板,托舉孩子助學之夢
在實踐隊員到達村子的第一天,為讓孩子第二天能上課學習,隊員們放下行李就直奔村委會大院。由于教室里沒有黑板,隊員們帶來的畫架簡易支起了一個黑板,雖沒有學校里的黑板寬大,但小小的黑板讓教室更添一絲學習的味道。隊員們帶來投影儀、展板只為讓孩子們更好的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支教的第一節課便是孩子們喜愛的折紙課,課上實踐隊員將買來的彩紙、剪刀、畫筆等文具分孩子們。隊員們手把手地教孩子們折紙,孩子們瞪大眼睛聚精會神的看著隊員們的手,不一會,千紙鶴、玫瑰花、星星……各種各樣的折紙作品鋪滿了桌子。
第二節課隊員們教孩子們認識立體幾何,隊員們在黑板上畫出各種立體圖形,配合PPT,讓孩子們更加形象的感受到立體幾何的樂趣。課上孩子們聽得認真聽,隊員們講的起勁兒,為讓孩子們更加深刻的感受,隊員們拿起手中的紙做起正方體、棱柱等立體幾何形狀,和孩子們一起探索幾何的奧秘。
一顆丹心奔山去,搭桌義診情暖人
實踐隊員來到村里,走訪村里的衛生室,衛生室的醫療條件著實讓人痛心,有限的幾種藥品都已經全部過期,看到這種情況,到來的第二天,隊員連忙擺上桌子和病床,讓醫生給當地村民看病問診。村里的老人們知道有免費的醫生看病時,又是吃驚又是高興,大早上老人們早早來到村委大院里等著讓醫生看病,醫生詢問著老人們病情,給老人們量血壓、測血糖、拔罐、行針……醫生的赤子之心感染了這里的老人同時更是感動了實踐隊員們。
有一位大娘,因為早上忙著打工沒有時間看病,只有中午有時間,但中午醫生卻已經休息了,大娘就獨自坐在院子里不愿打擾醫生的休息,隊員們上前詢問過情況后,告訴了醫生,醫生立馬起身給大娘看病。醫生的赤子之心和老人們的關心讓這座山中小村充滿溫情,每一束陽光,每一朵花兒,都顯得如此美好。
文化下鄉為生活添趣,初心不忘情灑余糧
在交通閉塞、信息技術落后的西余糧村,老人們的精神生活單調而乏味,他們花更多的時間來思念他們的孩子,為了讓他們得到些許的溫情,實踐隊員決定在村委院子里放露天電影,將爺爺奶奶們聚在一起,大家聊一聊家常,當然,我們實踐隊員也樂于跟他們聊天,淳樸善良的奶奶會提醒我們什么時候有自來水,讓我們提前蓄水;貼心地問我們做飯的食材夠不夠。為了找到他們喜歡的電影,實踐隊員提前跟村子里的老人們交流,了解他們那代人的喜好,提前下載戲曲。當夜幕降臨的時候,老人們早早地來到院子里等待著戲曲的播放。
實踐隊員不僅帶來了投影儀和幕布,也帶來了音響,由能歌善舞的實踐隊員教授廣場舞,幫助村民們強身健體,為了找到適合這里老人們跳的舞蹈,負責舞蹈的實踐隊員每天下午都對著電腦觀看舞蹈視頻,跟隨視頻不斷調整自己的動作,希望這里的老人們健康快樂。文化是一個村子的靈魂,我們在這里的時間很短,但是我們希望為了這個村子的精神面貌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七月的西余糧沒有酷暑的炎熱,陣陣微風伴著綿綿細雨是西余糧留給我們的第一印象,這里的每一絲清風,每一縷陽光都讓我們無比留戀,留戀這里的景,更想這里的人。十五天的支教之旅,注定是一次不平凡的旅程,愿向日葵的種子灑滿山間的小路,一年又一年,生根發芽,為這里的老人和孩子帶去陽光帶去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