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2015年開始在簡書上寫作,最開始只是把簡書當成一個記事本,遇到有趣的事情、突然產生了某些想法,就寫在上面,偶爾也分享給比較親近的朋友看。把寫作作為一件常規事項,是從今年年初開始,我立志做一個生活的記錄者,在簡書上發表文章也變得頻繁起來。
算起來,到今天為止,我總共發表過71篇文章,總計207094個字。從最開始經常被首頁拒稿,到現在經常被首頁收錄,雖然和日更的作者比起來微不足道,于我個人而言已經是極大的進步。
在之前寫的文章里我不止一次的提到過,我很感謝簡書這個平臺,讓我通過寫作做了很多記錄和總結,對我個人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同時,我在簡書上獲得了很多小伙伴的鼓勵,有時我的文章也會給予過別人一些微妙的幫助,獲得別人的贊賞與感謝,這些都是簡書帶給我極大的精神財富,也是支撐我繼續寫作的動力源泉。
然而,正像硬幣有兩面,隨著文章數量的增多,在收獲肯定的同時,文章評論里也偶爾會出現否定的聲音。其實在簡書寫作只是一個縮影,生活中我們受到過更多的否定。那么面對否定,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認識否定
哲學上說,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換成通俗說法就是,一個人對于某件事物的理解和認識會影響其關于這件事情的處理方法。所以,如何應對否定的聲音取決于你對它有著怎樣的認識。
否定是比肯定更有效的成長利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一部悲劇結尾的電影往往比大團圓結局給你留下的印象更深刻?當家長或者老師因為某個錯誤批評了你,你對它的印象比曾經因為做對某件事情而得到表揚更深刻?
否定會讓我們難過,但或許正因為如此,我們對于受到否定的事情印象更為深刻。當冷靜下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下一次碰到同樣的問題,就會刻意提醒自己。
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高中時期換到新的班級,最開始班主任并不喜歡我,新學期剛開學就否定我是個努力、優秀的學生,我沒有反駁,我知道要用事實說話,然后緊接著的一次模擬考我考了學年第一。有時候否定會激發你的逆反心理,別人越說你不行,你就越想證明給他們看你可以。
否定可以成為促使我們變得更優秀的動力,它是一把利劍,但你必須知道它的作用,正確的運用。
大部分否定本身并沒有惡意
簡書是一個遠關系的網絡平臺,絕大多數的簡述用戶在生活中并不認識。有一些小伙伴因為和我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或者關注點,讀了我的文章,他可能有跟我完全不同的觀點見解,但是他本人和我在生活中完全沒有交集,所以他否定的只是我提出的觀點,對我本人并沒有偏見,更談不上人身攻擊。想明白這一點,就很容易去接受否定,因為被否定只是你的個別想法,而并非你這個人本身。至于想法,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你怎么能要求另外一個人百分之百地贊同你呢?
也有一些否定,是充滿善意的。比如你的老板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你的工作,但或許只是就他對的期望而言,認為你可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做出更好的業績,他想要通過否定的形式去激勵你而已。老師、家人的否定也是一樣,他們的否定更像是一種建議,從他們的角度希望你可以避免繼續某種錯誤的行為而達到更好的境界。
越是成功,收到的否定越多
明星的微博都會有許多粉絲的留言,大部分留言都是表示對該明星的喜愛,也有小部分是否定性的言論。一個明星越紅,留言越多,肯定的力量越大,否定也是一樣。
寫文章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在簡書上看到過一位簽約作者分享在一些主流媒體上發表文章賺稿費的文章。文章中也提到,總會有人去否定你,不管你寫什么,都會有否定和反對,一篇文章的閱讀量越多,這種否定也就越多。
接受否定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但否定的聲音并不會在你已經足夠優秀的時候就戛然而止。在某個階段,正是你的成功,把你推倒風口浪尖上,反而要遭受更大的質疑和否定,這是對你的考驗,能最終跨越這道鴻溝的人才配站上更輝煌的舞臺。
調整心態
比較正面的認識過否定之后,心態的調整和轉變就十分必要。
接收到否定,第一個反應必定是難過。在這里我要提前表明立場:我并不認為難過就是小公主,就是玻璃心,就是受不了挫折。對小孩子來說,收到媽媽的批評,難過甚至流眼淚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成年人也是一樣,難過是因為我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打擊,總不能指望一個人在接收到否定之后和接到贊揚的心情是一樣的吧?
當然,難過需要有一個度,如果過了很久仍然無法從痛苦的情緒中走出來,那就證明自我修復的機制需要提升。給自己定一個規則,每次接到否定,允許自己難過五秒鐘或者一分鐘,然后站起來,望向窗外,看看綠色植物,或者出門曬曬太陽,又或是閉上眼睛深呼吸幾次,平靜自己的內心。
難過之后,要正視否定,客觀的分析否定,想清楚如何面對不同的否定。有時候我們收到否定或許是源于別人的嫉妒,帶有一些人身攻擊的成分,對于這樣的否定,我們完全可以一笑置之,不予理會。
也有一些否定,是因為對方和你觀點不同而提出的反對意見,這時候就要用心思考。這個世界并不像數學題一樣直接,大部分事情都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有不同的理想和思考是很正常的,一千個人心中還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呢。我們能做的就是吸收其中對你有益的部分,至于無法認同的,就堅持自己的立場。
最后,相信所有否定的聲音都會讓你自己變得更好。有些否定可能口吻比較強硬,讓人看了難過,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可以把它當成有效的建議,幫助你規避錯誤。也有一些否定,或許只是為了打擊你而存在,不過沒關系,在經歷一次次打擊后,你的內心已經形成了一副自我保護的鎧甲,你會變得更加強大。所以你看,不管怎么樣,否定都讓你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行動起來
不論對否定的理解有多么透徹,多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如果缺少相應的行動,對于否定的反擊都注定失敗。
先講一件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事。我在簡書上一篇黃山游記里寫道,“ 春季和秋季是黃山的最佳旅行時間。3-5月,9-10月,氣候宜人,游客數量適中,可以看到的景致也非常豐富。” 在文末有位小伙伴評論說他 3 -5 月去的,個別景區沒開放,覺得不盡興,后來又說我這樣是誤導消費者,讓我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一下,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來了卻發現有些景區沒開,會是什么心情。他的言辭比較強硬,老實講,看到他的評論我心里挺難過的。
首先從我的角度,游記和攻略都是給人做參考,我并不是讓其他消費者完全按照我的步伐走,也相信通過參考別人的游記來制定自己旅行計劃的消費者有自己的判斷。其次,我本身也是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我說的最適宜旅游時間,是因為那段時間避過暑假人流高峰,避過高溫和雨季,從游覽體驗和氣候上都是較為舒適的。最后,我將各個季節的黃山旅行的利弊都做了概括分析,每個人旅行的側重點不同,可以根據我的描述進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綜上,我并不認為我有半點誤導消費者,后來我查了一下,即使是百度上,也寫著最佳旅行時間是3-5月,可見這也是多數人對于這一問題的普遍觀點。
不過仔細想過之后,我就發現其實這位小伙伴也是希望每個去黃山游覽的游客都能見到最美最全的黃山美景,他認為這就是替消費者考慮,他只是不贊同我的觀點,雖然言語比較生硬,但并不是為了攻擊我這個人。所以,我對他的否定表示理解,也認真的解釋了我的觀點,表明我的立場,雖然最后他也并沒有認同我,但是我已經做了我能夠做的。從這以后我寫文章都會思考的更全面,在某些可能遭到質疑的地方會提前打起精神,也會非常注意嚴謹性,很多地方會加上“謹代表個人觀點”的字樣,表述每一個觀點都盡力分析、解釋清楚。
簡單來說,面對否定,我會這樣做:
確定否定者的意圖。首先要做的就是判斷一個人為什么否定你。像我上面提到的那個小伙伴,對我而言大家都是希望為消費者提供好的建議,初衷是一樣的,所以我并不生氣,而要認真的對待這個否定。
將自己的觀點闡釋清楚。很多否定是由于對方的誤解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我們最初的表述比較模糊,那么就盡量解釋清楚。
更全面地去了解。查閱資料,詢問更有經驗更淵博的人,親自實踐,不論用什么方法,想要反擊否定,或者證明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更全面的去了解這件事物本身。這個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只要踏出了這一步,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已經不重要了。
提高自身水平。有人說我寫的文章不夠深刻,那我就看更多有思想的書,提高我的認識。有人說我寫的文字不夠優美,那我就學習更多優美的文章,更多的練筆。有人說我制作的表格不夠精美,那我就認真學excel,下次做一個驚艷他的報表。受到否定,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我本身的不足,那我就去學,去改變,用成績堵住他們的嘴。
堅持做自己,肯定你自己。當你做好了所有你能做的努力,但但否定的聲音依然沒有停止,當你確信自己并沒有錯,那么堅定的做你自己。我們并不需要因為外界的否定而去改變自己的本心。
有時候一篇文章里收到10個喜歡和一個否定,那么何必為了一個無關痛癢的否定,而忽略10個贊同帶給你的愉悅呢?關注否定之外,也要傾聽那些贊同你的聲音,它們會給你力量,讓你更相信自己,讓你有足夠的勇氣堅持做自己。
最后,盡量多去肯定別人。我相信簡書上寫作的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樣,并非專業作者,也不指望用文章獲利,我們只想培養一個好的習慣,堅持做好一件事情,記錄生活,也偶爾抒發感慨。我們都因為每一個來之不易的贊賞而欣喜,我深知一句肯定真的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所以我也希望可以給別人更多的肯定,去堅定他們寫下去的決心,或者只是單純給對方和自己一個好心情。
如果確實有不同的了解,以探討和建議的形式和口吻去表達,盡量不傷害每一個正在努力的人。無論是在簡書上寫作,亦或是生活上任何一件事都是一樣,即使表達同樣的觀點,效果也會因表達的形式而千差萬別。所以何不用更委婉更易使人接受的態度呢?
如何面對否定,這是一個很大也很空的話題,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我們就是這樣,"聽說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有時候看了一篇文章豁然開朗,結果隔幾天又回到看樣子,不論別人說多少,真正的改變只有你自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