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存在各種迷霧籠罩下的問題。本書的目的在于撥開蒙在現代生活之上的迷霧,探究內在的真相。我們會提出很多疑問,有的無關痛癢,有的則是生死攸關的大事。答案可能常常聽起來怪誕不經,但經過事實分析后,會變得顯而易見。
《魔鬼經濟學1——揭示隱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實世界》由經濟學家史蒂芬·列維特和撰稿人史蒂芬·都伯納合著,其中列維特是芝加哥大學經濟學院終身教授。書中確立了一個有悖于傳統智慧的觀點:如果說倫理道德代表了我們心目中理想的社會運行模式的話,那么經濟學就是在向我們描述這個社會到底是如何運行的。
經濟學描述的就是現實世界,其本原就是解釋人們如何得到想要的東西(資源如何分配)的理論。很多生活中的現象都可以用經濟理論來解釋。比如可以從”動機“的角度來入手研究人類行為,動機又分為經濟動機,社會動機(別人怎么看自己),道德動機(自己如何看自己)三種。當有了合理的激勵機制和懲罰機制,人們就會相應的調整行為。
書中說了什么
經濟學,從根本而言,是一門研究動機的學科:人如何得償所愿或滿足所需,尤其是在其他人欲求相同的情況下。既然有聰明人費心設計出了行為框架,就有成千上萬聰明或不聰明的人會花費更大的心思去鉆空子。作弊是否是人之天性尚未知,但確實是人類試圖為之的一個突出特征。作弊是一種原始的經濟行為——不勞而獲。在此作者探討了教師作弊和相撲假賽的案例。分別通過分析芝加哥學校的成績數據和日本相撲排位賽的數據,發現各有可疑之處。在高標準測驗制度下,如果學生的測驗成績不佳,教師就需接受審核,或被取消加薪或升職資格;如果學校整體成績不佳,聯邦政府則會扣留撥款;如果學校遭到停課整頓,教師則有被解雇之虞。教師作弊鮮有人追查,很難被發現,也幾乎從未受到過處分。這就成了教師在學生考試中透露或篡改答案作弊的動機。日本相撲比賽的利益機制錯綜復雜,力士的排名直接影響他們的待遇和地位,可能會很懸殊的差別,也誘使他們在比賽中送人情。
然而假如自己的所作所為無人目睹,會有人能抵制住誘惑,不去作惡嗎?在書中通過觀察費爾德曼的百吉餅生意發現至少87%的情況下還真不會。
除了“動機”之外,信息也是很好的出發點。然而,在我們學習的經濟學中,往往以信息的透明和高效傳遞為基礎。但是現實中很多時候信息都是不對稱,導致了許多問題。
在對比三K黨和中介的例子,揭發三K黨和揭發漫天要價的保險公司還是有區別的:三K黨以秘密情報牟利,以故弄玄虛的方式制造恐慌;保險費則算不上是秘密信息,而是一系列零碎信息,由于分布散亂,所以相互之間難以橫向對比。但在兩個案例中,信息的傳播均起到了削弱權力的作用。
由于信息擁有巨大的威力,即便是在某種信息實際并不存在的情況下,誤以為掌握了這種信息也會造成不容樂觀的影響。交易雙方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這是常有之事,用經濟學家的話來說,這種現象叫作信息不對稱。我們認為,有人(通常是專家)懂得多,有人(通常是消費者)懂得少,這是資本主義世界的一大真理。但實際上,各行各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都因為互聯網的出現而大為減少。
互聯網有一項成就,它大幅縮小了專家與公眾之間的信息差。互聯網盡管有著摧枯拉朽的力量,卻難以根除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往往,我們公開宣稱的信息和我們心知肚明的真實信息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或者以更通俗的方式來講,就是言行不一。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是信息的持有者因為信息的不對稱獲得了權力,而互聯網等的出現則大大的稀釋了權力。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需要一個有效市場,我們需要披露信息,我們懲罰信息作假。我們要減少信息不對稱。
通過探討販毒行業的例子,某項工作若有太多人愿意做且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酬勞通常不會太高。這是決定工資多少的四個重要因素之一,另三個分別是該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該工作的不適程度和該工作所提供服務的需求量。這也符合對高薪工作的認知,從業門檻高,付出的勞動多,社會對此項工作依賴性大。因此要尋求高薪工作,就要好好審視自身的能力,查找是否有不足并提升,選擇合適的行業,并且要踏實肯干,聽起來像老生常談,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對于美國的犯罪率下降,90年代的經濟繁榮似乎構成了犯罪率下降的一大因素,但實際上,其對犯罪行為的影響微乎其微。作者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關聯性發現,在20世紀70年代墮胎率最高的幾個州,在90年代的犯罪率下降幅度也是最大的,而墮胎率較低的州,犯罪率下降幅度也較小。不僅缺少了成千上萬的年輕男性罪犯,還有成千上萬的單身、未成年母親——因為那些因墮胎而未出世的女嬰若長大成人,很可能會重蹈其母親的覆轍。墮胎是美國歷史上造成犯罪率下降的最大因素之一。這是個出乎人們意料的發現,這卻符合作者說到怪誕不經但經事實分析后會變得顯而易見的現實。
書中也提及家長們關心的問題。最容易被專家聳人聽聞的言論所蠱惑的就是父母了,恐懼成為他們育兒過程中的一個主要部分。畢竟,為人父母要照顧另一條生命,這令許多父母把養兒育女的太多精力浪費在了擔驚受怕上。問題在于,他們多半是在庸人自擾,但這又并非他們的過錯,畢竟辨別事實與謠言并非易事,這對忙碌的父母來說尤其如此。專家喋喋不休的言論,姑且不說來自其他父母的壓力,鋪天蓋地讓他們無暇作獨立思考,他們能收集到的事實要么被曲解了,要么被夸大了,要么是斷章取義,而這都是別有用心的人捏造出來的。就如現在的教育焦慮。
父母對孩子的智力成長究竟有多大影響?著名網文《什么樣的家庭出學霸?大數據研究顛覆你的常識》就是節選自《魔鬼經濟學》的這一章節。具體的案例從略,就說作者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所發現的:
影響顯著的8個因素(只針對美國低年級考分情況):
1、 父母學歷;
2、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3、父母在生育第一胎時的年紀;
4、出生體重;
5、是否親生;
6、父母在家講英語;
7、父母參加家長教師聯誼會;
8、家中藏書
當然中美之間的差異比較大,有些因素如講英語的情況未必適用于我國。
作者在做了大量分析以后得下來一些結論,值得深思:
1、父母的特點比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更重要。也就是父母內在本身擁有的東西比蓄意去應付做出來的行為(例如所謂的雞娃),對孩子的影響更為重要;
2、對于喜歡和鉆研養兒育女的父母和育兒專家來說,事實上,這些育兒之道似乎被嚴重高估了;
3、父母的作用比你所知的要小,而同齡人的影響更大;
4、基因很重要。大量研究證明,兒童的性格與能力約有50%是由基因決定的。
對于家長們另外的焦慮,關于起名字,書中的案例里所謂看起來是黑人,或者富裕階層的名字,作者引用的數據說明引領起名風尚的并非名人,而是幾個街區外房子更大、車子更新的那戶人家,卻有許多父母或有意或無意地鐘情于那些聽起來像是“成功人士”的名字。但隨著某個上層名字為大眾所采納,上層階級的父母開始棄之不用。最終,它成了爛大街的名字,連下層階級的父母也看不上眼,這個名字就此被束之高閣。而與此同時,下層階級的父母則開始尋找下一個上層階級父母看上的名字。
父母為孩子起名時會有各種各樣的考慮,他們或想中規中矩,或想不拘一格,或想與眾不同,或想追趕潮流。加州的名字數據表明,絕大多數父母會通過取名來表達望子成龍的念想。盡管名字不會起到一絲一毫的作用,但父母至少可以心安理得地覺得自己從一開始就盡了心力。
小結
作者指出,現代世界盡管充斥著種種迷霧、亂象和罪惡昭彰的騙局,卻并非無法參透或深不可測;只要提出恰到好處的問題,它甚至比我們所想的更加趣味橫生。所需的僅僅是一種新的觀察方式。
此書和傳統的經濟學教科書不一樣,它帶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讓人重新認識經濟學,合理運用經濟學,可以看透更多事物本質。其實用數據分析的方式來處理和解決問題,人們的各種想法和說法都是主觀的,但數據是客觀的,通過有效數據分析,知道什么值得測評以及如何測評,有助于理清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如果你學會以正確的方式觀察數據,某些以其他方式無法解答的謎團就會迎刃而解,因為要擊碎混淆視聽和自相矛盾的謊言,數據的力量就無可比擬。
雖然此書沒有統一主題,不過至少有一條共同的主線貫穿于《魔鬼經濟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這與理性思考人們在真實世界中的行為方式有關,一切只需全新的觀察、辨別和衡量方式。這并不見得是什么難事,也無須復雜縝密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