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olly
我們的命運的改變像蝴蝶效應,你生活和工作習慣的一點小小的改變,從長遠看就能極大地改變你的命運。
希望我們也像作者那樣,思想變得更包容一點,對待名利更豁達一點,把自己收拾得更整潔一點,零碎時間多利用一點。
這樣的點點滴滴會使你的命運也逐漸改變,而且越來越好
說起俞敏洪老師的新書《在人生的更好處相見》對我有著一個很特別的意義。
因為之前一直有關注有“老俞閑話”公眾號,這里承載了俞老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同時,這里也是鏈接到或離偉大精神榜樣最貼近的地方。
因為俞老師每天都會向我們展示他的進步和新東方的發(fā)展情懷。
今天我把讀書筆記整理出來,分享給各位小伙伴們
希望我們能夠在未來的日子里與書相伴,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為好的生命狀態(tài)源于好的生命習慣的養(yǎng)成。
寫在最前
《人生的更好處相見》這本書籍是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18年的全新力作。
他是大眾眼中不凡的
商界領袖/傳奇教師/勵志偶像/創(chuàng)業(yè)導師
也是平凡的/閱讀者/行走者/思考者
同時也是俞老師筆耕不輟、每日記錄點滴成長歷程的隨筆集。(“老俞閑話”里面也記錄了本書的部分內容,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關注了解)
這本書從讀書、旅行、情懷、閑話這四大章節(jié)來詳細講述一段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此篇讀書筆記將從前三章總結分享,因為前三章是一個完整的小體系)
俞老師通過自己的人生閱歷和豐富經(jīng)驗告訴我們:“如何用閱讀、行走以壯闊生命;如何觀察和思考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并壯心不已走向更高更遠的人生”。
01
讀書/為靈魂建一座美麗花園
讀書能夠讓我們拓寬思維,打開視野,展開屬于我們的豐富人生。
因為任何一本書都是對作者思想情感和觀念理念的某種反映,體現(xiàn)了他的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
固然,我們的眼睛所看和耳朵所聽的范圍是受到很大局限的。
世界需要不斷進行無限延伸,才能使我們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
而看書可以讓我們的眼界、格局得以延伸。
博覽群書是有一定價值的,可以多維度的提升我們的思維模式,即發(fā)散性思維。
而在一個閱讀領域內深耕,把一件事發(fā)揮極致,更能夠創(chuàng)造出超乎想象的價值和意義。
作者將閱讀分為兩類。
第一類:有用之書
第二類:無用之書
讀書也分為專注閱讀和零碎閱讀。除此之外,還分為精讀和泛讀。
【關于這些方面(包括后文寫到的紙質書or電紙書)我在前面的讀書秘笈課中有做詳細的分享,在此不再贅述】
所謂有用之書,即讀完以后,能夠讓我們未來的生存變得更加容易的書。(通常這類書讀而無味,比如大多數(shù)人不喜歡讀教科書,但對我們有實際益處)
更重要的是有用之書,它能夠提升我們的實際能力,可以提升個人的整體厚度、氣質、情感和胸懷。
所謂“三日不可讀書即面目可憎”,就闡述了這個道理。
關于讀某幾類書,作者分了三大類。
第一類是對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和未來有指導意義的書,不管是科技還是生活方面;第二類是陶冶個人情懷的書,如唐詩宋詞;第三類是有關人生觀、世界觀、哲學觀的書,這類書,以讀懂和理解為目標。
另外,不管是讀書還是工作,都要先確保有一個安靜、不被打擾的環(huán)境。(特別是信息泛濫的智能工具)
眾所周知,注意力集中是高效工作和深度學習的前提和最基本的保障。
俞敏洪老師對于讀書有如生命般熱愛,之前有每天閱讀一本書后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他在這一章節(jié)中也推薦了許多自己讀過的書籍,大都是名人之書。(而這些書大部分都是作者利用路上奔波的零碎時間讀完的)
在此,給大家全部總結一下文中所提到的一些書籍,感興趣的可以購買,或在電子閱讀器里下載閱讀。
1.余世存:《大民小國》以及同名作者的《非常道》《老子傳》《中國男》《大民小國》《家世》
2.拉斯特維德:《創(chuàng)新力社會》
3.王強:《書蠹牛津消夏記》
4.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至味在人間》
5.大冰:《乖,摸摸頭》《我不》等
6.格非:《望春風》以及“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夢》和《春盡江南》
7.吳曉波:《騰訊傳》《大敗局》《激蕩三十年》《跌蕩一百年》
8.楊渡:《暗夜傳燈人》
9.張大春:《聆聽父親》《我們這個時代的怕與愛》
10.馬蒂卡根(美國):《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
11.一格:《逐步》
12.李志剛:《創(chuàng)京東》
13.耿帥:《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14.兔毛爹:《我承諾給你的美麗新世界》
15.安德斯艾利克森:《刻意練習》
16.李彥宏:《智能革命》
17.郭建龍:《穿越百年中東》以及“亞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陸》《三千佛塔煙云下》《騎車去元朝》
18.保羅:《當呼吸化為空氣》
19.畢飛宇:《推拿》《玉米》《平原》
20.吳軍:《浪潮之巔》《文明之光》《大學之路》《智能時代》
這些讀書筆錄的背后都有該作者的相關介紹和其故事,因為俞老師和這些作者大部分都有過交集。
通過這些書的介紹,俞老師又延伸了自己的故事,比如在《聆聽父親》這篇散文集中俞老師又聯(lián)想到自己父母,從而講述了家族的故事。
俞老師在書中也有稱自己,買書這“病”可能一輩子都治不好了。
像文中所介紹的文章,一旦被閱讀,就放射出迷人的光彩。
正如王陽明看花時說的一段話:“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blockquote>02
旅行/在行走中收獲生命的充實
旅行是一種修行。
用“行走”的方式去體驗生命的美好和充盈,也是最好的生命狀態(tài)。
對于行走,作者給了最好的詮釋。
“通過行走,我希望自己能夠多了解一些不同的文化,體驗世界的發(fā)展和走向,通過實地考察,比較各地不同,同時滿足自己的眼睛和舌頭,讓眼睛看更多美景,讓舌頭品更多美味。對于這一年里會去哪些地方,沒有籌劃和設計,信馬由韁,興致所至?!?/blockquote>作者在書中第二大章節(jié)詳細講述了自己的一些旅行之地以及那里的文化氣息、風土人情和經(jīng)歷故事。
書的封皮背面~1.熟悉又陌生的國度-柬埔寨,也是個佛教國家,安定平和,但經(jīng)濟不太發(fā)達。
作者介紹了暹粒的熱鬧夜市,奇特小吃,餐廳特色及風俗。更有趣的是,柬埔寨民俗即男方要“嫁”到女方家里去,也就是中國的所謂入贅。
誠然,到一個地方欣賞美景是不可缺少的一事。
作者也講述了自己站在吳哥的古廟廢墟上看日落和面對吳哥窟神秘的高塔等待日出時的場景和經(jīng)歷。(還有廟宇之樹的介紹,道出我們應同時具備建設和破壞力量。)
2.南印度行記中,作者先到了蒙娜,介紹了印度的基本概況。(其中談到了美食之旅的極致享受:一個名叫“尼米和保羅之家”的小故事)
同時,也描述了航海之事,所謂“同樣的航海,不同的結局”。
從而也道出一個國家和一個人一樣,眼光和目的的不同一定會帶來結局的不同。
號稱“印度的上?!钡拿腺I貧民窯,是地獄和天堂的交匯處。
作者及家人最終在導游的帶領下進入了達拉維貧民窯,相傳這里是“冒死探訪”的地方。
3.在風情萬種的熱帶國度-巴西,介紹了吃正宗的“巴西烤肉”的經(jīng)歷。還介紹了里約的熱內盧的風情,一個美麗浪漫、鳥語花香的城市。
生命的精彩就是不斷突破自己的局限和恐懼的過程。
每一次挑戰(zhàn),都是人生很棒的體驗!年近五十多歲的俞老師還挑戰(zhàn)了一把滑翔體驗,還有在亞馬孫河上垂釣食人魚、伊瓜蘇瀑布的經(jīng)歷
生命就是這樣,去經(jīng)歷沒有經(jīng)歷過的,體驗沒體驗過的,挑戰(zhàn)沒有試想過的,就會得到從來沒有獲得過的。
4.有故事、也有創(chuàng)新的澳大利亞之旅,作者講述了威勒比莊園里的愛情故事和庫克船長小屋的歷史由來。
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都藏著那個地方最原始的歷史故事。
我們需要尊重歷史,保護歷史所留之物,而不是抹掉一個時代的記憶。
另外,作者也講述了攀爬悉尼港灣大橋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
關于這座大橋,有一個旅游項目叫作“Bridge Climb Sydney(攀爬悉尼港灣大橋)”
爬到橋頂,俯瞰整個悉尼港灣美麗的全貌,黃昏時分或許還能看到海灣壯麗的落日。
用行走的方式去體驗,世界之大,之精彩。如作者書中所說:“這樣美麗的景致,加上這樣一個有意思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讓我覺得人生總會遇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好。”5.一段情懷留在麗江。
作者應該也是一個真性情的企業(yè)家,所以來麗江有時并不是為了旅游度假,而是開新東方發(fā)展研討會的。
他認為,會議需要清靜之地,以利于大家不受外界干擾而安靜思考,同時還需要山清水秀使大家能夠放松心情。
當時讀到這里,內心是有多么羨慕,有多希望自己將來也會遇到這樣一個有情懷的領袖。
在麗江,又寫了關于玉湖村、東巴文化和“竊賊”洛克的相關故事。
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作者講述關于“大冰的小屋”的故事。
也或許是新東方每年走進上百所大中學的演講活動“夢想之旅”有在我們學校這一站進行過的緣故吧。
記得大一時還有大兵的幾個弟子也有來我們學校開過巡講活動。(有唱歌、彈吉他、故事分享等)
大一時來我校開展的百校音樂會~而書中卻有另番精彩之事。
因為俞老師和大冰有很深的交情,同道中人一般都很容易成為忘年交。
也是通過俞老師邀請大兵參加新東方每年春天舉行的“夢想之旅”,后大兵欣然應邀,每晚活動結束后,他們必在路邊河畔夜宵,喝酒唱歌演講,常常酩酊大醉,相扶而歸。
大兵的第一本書就描寫了“大兵的小屋”。有小屋里的人,小屋里的酒,小屋里的熱鬧,還有小屋里的故事。
后來再次在麗江開會時,作者也真正去了一次一直談說的大兵小屋。
小屋人滿為患,歌手唱著民謠,大兵給作者布置了各種類的酒,還有燒烤等。還有小屋的幾位歌手獻唱,熱鬧了小屋氛圍。
歌很好聽,酒也挺好喝;大家笑得很甜,鬧得也挺歡。
相聚一場,酣暢淋漓,故事,真美。
可能在我們普通人眼里,覺得名人自然匹配最高檔的服務和追名逐利。
然而,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不一樣的情懷和人格魅力,還有彰顯的那份謙虛和坦然。
俞老師一直是我的精神榜樣!像普通人一樣會追求簡單快樂,會不醉不歸,但他們活得更通透、豁達和坦然。
反而普通人,卻往往活得不那么清楚明白,被執(zhí)念所困,被名利所迷。
03
情懷/遠見和努力成就事業(yè)
人們常討論幸福和金錢的關系。
對此,俞老師給出了他的看法,幸福跟金錢并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但肯定有相對的聯(lián)系。
作者相信幸福更多來自于內心的充實,來自于成長。
人生最無趣和最無聊的事情就是只擁有生活下去的資本,卻不擁有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的精神。新東方之所以那么強,成為中國教育界的領頭羊,跟創(chuàng)始人是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
俞老師在新東方也一直要求大家讀書、思考,而且力所能及地作出榜樣。
所以,我們看到了新東方的強大,看到了職員的強大。
或許很多時候,我們所認為的金錢不是萬能的,應該也是在滿足了自身對物質的需求后而產生的另一種精神層面的跨越吧。
當我們不斷精進時,我們自身的價值也不斷提高,才會更值錢,更容易換取今后我們的生活資源。
生如夏花般絢爛,是我們對生命的承諾,而這種承諾就是生命必須要開放。
人生曲折亦是景!在前行的道路上,在面對一個機會時,我們是否敢于放棄眼前的利益,迎接未知的挑戰(zhàn),這又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當你經(jīng)歷過才明白,你原來害怕的那個世界其實無比精彩地在等著你。
奮斗需要持之以恒,在日積月累的變化中破土而出,而成長又與奮斗的相聯(lián)系,奮斗中又集聚著成長。
讓未來更好的自己引領我們前行,作者提出了“六有”真理。1.有理想,就是有一生都在拉動你前行的力量。
2.有追求,前提是要有勇氣。
3.有擔當,對自己負責的背后也有家國情懷。
4.有作為,就是有永久不停歇的努力和成就感。
5.有品質,是又高尚又接地氣的人品。
6.有修養(yǎng),是有干凈的面貌和莊靜的氣氛。
希望我們這一代人也應該具備“六有”精神,努力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yǎng)的人。
一個蓬勃的企業(yè)發(fā)展離不開遠見和努力。作者總結了企業(yè)成長的四大要素。1.遠見 2.布局? 3.資源? 4.人才
投資需要的六大能力1.對政治局勢和經(jīng)濟形勢的判斷
2.對社會群體的感知
3.對技術走向的預測
4.對商業(yè)模式的敏銳
關于個人,作者從成長、態(tài)度和德行三大方面來表述。
個人成長包含樂業(yè)、專業(yè)、職業(yè)、創(chuàng)業(yè)、事業(yè)。樂業(yè)是貫穿始終,而后面四個業(yè)是一個階梯上升的過程。
教育行業(yè)的領頭羊,與其創(chuàng)始人緊密相連。另外,創(chuàng)業(yè)者應有的四重心態(tài)。1.放松一點,游戲心態(tài),輸了再來。
2.少談情懷,多談商業(yè)模式,堅持嘗試。
3.商業(yè)模式要獨樹一幟,不要跟風,差異競爭。
4.主導局面,樹立威望,組建強大隊伍。
CEO經(jīng)歷公司的過程和許多人經(jīng)歷的酸甜苦辣是相似的。
同時,CEO應該也是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完美結合。
談及中國教育,我們的中學和大學在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中國教育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即使是名牌中學和名牌大學的學生,也始終在某種狹隘的眼界內,在和別人的比較與競爭中成長。
父母、老師在孩子背后推波助瀾,不斷強化競爭的學習氛圍。
家長希望孩子考取名校,讓自己也有面子;老師希望學生進名校,讓自己拿獎金。
然而對于孩子的人格建設、真實興趣、理想情懷,以及他們是否身體、心理健康,情感思想是否完整豐富等卻很少在他們思考范圍內。
曾經(jīng)在北京教書的俞老師。所以如作者所述,很少有人告訴孩子們,要有自己的思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自己快樂是多么重要。
最終我們也看到了如今培養(yǎng)出來的結果:一批批迷茫的、無助的、可憐的,但卻圓滑的、精明的、充滿了淺薄競爭心的、對利益反應超級敏捷的高智商人才。
成長、成熟與成功的要素1.成長:具備正確的三觀、寬廣的眼界和胸懷、良好的行為習慣。
2.成熟:抓住機遇,抓住人心,在困境中逆轉。
3.成功:在獲得世俗成就后實現(xiàn)社會價值。
對于事業(yè)的選擇,深耕是最好的路徑。1.在做出決定性選擇前反復觀察,深謀遠慮。
2.在做出選擇后義無反顧,深耕細作。
人脈社交方面不要浪費時間追逐無效關系。因為只有對等的人際關系才是有效關系。
當自己還不足夠優(yōu)秀時,需要做的不是到處亂撞,像花蝴蝶一樣認識人。
而是,把更多時間精力放在自身修煉上,不斷精進,提升自己。
當你越變越好時,你的故事才有人聽,你才會像磁鐵一樣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就不用再擔心資源和人脈不匯集在你身邊了。
人的一生追求的不是長度和寬度,而是深度。
偉大的情懷,簡單的生活。不要只顧眼前,要大膽地走向大千世界。
多聆聽他人的觀點,然后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勇敢追求你的夢想,哪怕再卑微也都沒關系。
相信自己,勇往直前。因為只有敢于選擇了第一步,才能進入第二步,看到更多的可能和機會。
寫到最后
人所做的一切,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貋淼臅r候,最好在人生的最高處相見,只有這樣,我們所犯的錯誤、經(jīng)歷的苦難、度過的歲月,才算真的有其價值和意義。于我而言,大學前兩年,好像一直在做加法。
起初在迷茫和困惑中不斷徘徊。再后來遇到一些導師,指引方向,體驗、挑戰(zhàn),經(jīng)歷等也還算充實和豐富多彩。
至少對未來,我看到了一些期許,看到了一閃通過努力也可能會觸摸到的哪怕微弱的光。
最重要的是,我不后悔。不后悔自己的每次選擇,每次決定,每次遇見。
每一次的努力,甚至每一次的微笑和欣慰,都見證了我一路走來點滴的成長痕跡。
這些零碎卻美好珍貴的記憶,讓我知道用行走的方式去體驗和經(jīng)歷真的很棒。
誠然,我也知道自己一直所謂的努力可能也只是一種體驗。
因為它不是更落地、實質性地因行動而實現(xiàn)的自己滿意和別人羨慕的結果。(一個可以靠其貼上優(yōu)質標簽的技能或專長)
所以大學的后兩年,我要慢慢學會做減法。
當然,還是可能會重復之前類似加法那樣的試錯。
只是會縮小范圍,在自己喜歡的垂直領域慢慢去做,去思考,領悟深耕。
跟隨本心,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沉穩(wěn)和思考。
慢一點,靜一點,定一點。
一定要成長,但千萬不要太著急。(每天努力一點,哪怕一點點~)[Molly說]
我是茉莉,文藝理工女,熱愛生活,熱愛讀書寫作還有分享,愛好唱歌、水墨畫,喜歡旅行。
每天茉莉都在一點一滴努力,一點一滴進步。
只為想要遇見更好的自己,遇見優(yōu)秀的你和Ta~
我完成這個小任務了,希望這篇讀書筆記對大家有幫助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