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容易把人拋,
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
小時候買玩具,我們只考慮喜不喜歡;長大后買東西,我們會考慮劃不劃算。
1——劃不劃算,在心里代表著值不值。
一件衣服穿幾次才叫值得,一件擺設實用性多久才算滿足,小時候看似純粹干凈的想法在今天更多時候看起來像任性,現在的我們很少因為喜歡而放縱了。
一直覺得自己從小就很懂事,從不大手大腳亂花錢,明明很喜歡的寶貝有時卻會退而求其次選擇另一款,盡管不太滿意,最終導致經常購買了一些看似劃算使用率卻不高的東西。
二十年前,父母給我買的衣服一件三四百;二十年后,自己都不舍得掏這個錢。每每總是特別“理智”地分析——房租人工進場費,還有美女笑盈盈服務,這些不都是隱藏成本嗎,于是開始轉戰某寶。
2——很多時候,我們會用值不值來衡量一件事。
那天朋友聊及過澳門看一場兩個小時的歌舞表演,800元。當時我倆第一反應便是“貴”,隨即訕訕一笑,“我們一般都去賭場!”。朋友大喊,最低一個籌碼800塊,一分鐘不到就結束了,看場表演兩個小時,多值多好看。
我們對視笑笑,擠眉弄眼說“我們素質層次還沒達到,何況還窮”。
同樣的價格,在不同人眼里,價值差別很大。
或許因為喜好不同,價值觀不同,想法不同,然而并沒有哪個標準能說明誰對誰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花1000元買個牌子大衣,我會考慮很久,除非特別喜歡;但花10000塊出去旅行,眼皮眨都不眨。朋友總是以艷羨的眼神翻看旅途的照片,羨慕嫉妒恨地對我說,“你哪來那么多錢每年出國游,我都窮死了”。每當這時我總會指著她們最新款的ipad,iphone鄙棄地說,不買這么貴的你也可以。
這就是價值觀的不同,一萬元出去幾天在她們看來性價比太低,而我卻收獲滿滿的快樂和若干年后回憶的資本。
朋友說,無所謂值不值得,只有后不后悔。有的決定下一秒就后悔,有的只是時間長些。800元一次籌碼,輸了你會絮叨怎么不壓另一個,明明有預感。看完show之后又發現一雙特別喜歡的鞋,后悔如果不看可以穿幾年。
3——沒有值不值,只有愿不愿意。
看過這種一段話,你買蘋果四的時候,我買了冰箱,洗衣機!你買4s的時候我買了空調,跟一些小型家用電器,你買5s的時候我買了電腦!你買6的時候我買了一臺52寸的大電視!你們準備買7了,我也準備看看還缺點什么了!現在你們的4/4S/5S都換成了不銹鋼臉盆,而我已經感覺有了自己的家了!。。。。。
有多少人看了心如刀割?
有次和一個捷克女孩聊天,彼此年齡相仿,我未畢業就開始忙碌著找單位,工作這幾年下來,有幾次中間停工在家幾個月,就有不少人開始勸說我趕緊去工作,又有不少人認為我不思進取,吃不了苦,敢情不天天上班就是身邊人的負擔,就抬不起頭,一邊找工作一邊頂著超負荷的心理壓力。
捷克女孩畢業后開始環球旅行,當然我沒問錢從哪來,也許是自己賺的,但至少她心情輕松毫無思想負擔。沒有人催她找男友,沒有人告訴她不趕緊積累工作經驗以后找不到工作,沒有人埋怨她讀了那么多年書還玩,花了父母那么多錢不趕快回報。
她是環球窮游,我是工作間隙各種拼假期請假。就算是如此,還有多少人羨慕我。
是追求自我還是追求安穩?哪種才值?答案只有你知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有個同事上班上一半失蹤了兩天,回來告訴我她去了北京吃一碗豆漿油條,又去了安徽黃山買了幾斤棗。
我們覺得她瘋了。
當一顆心為情感而九死一生的時候,從來都不世俗,“我愿意”的時候最感性,最干凈。
只有當我們開始計較得失,開始學會計算和算計時,就開始論值和不值了。
以前的愛情,考慮你愛不愛我;現在的愛情,考慮你有沒有錢,女方考量男方有無能力,男方同時也希望女方經濟獨立。門當戶對成了最基礎的考核標準,計算到最后忘了最初愛的意義。
有句經典臺詞:“一道菜燒得好壞,原料不重要,調料不重要,火候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燒菜人的那顆心。”當你懷著一顆“值不值得”的心去燒菜,你的菜里就被添加了苦味。
“值不值得熱愛” “值不值得付出” “值不值得追索”……這些疑問是會蔓延的。當我們覺得一個日子值不值得全力去過好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日子我們就都過不好了,最終我們所收獲的,恐怕只能是一個“不值得人生”。
越簡單的生活,越快樂。
生活沒有值不值,只有愿不愿意;
用真心去衡量,就無所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