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思中,突然想起自己為何喜歡上民謠。
90后的我,初聽音樂之時,還是通過光盤連接DVD機(jī),那時候里面的一些歌曲“老人與海”“童話”“求佛”等,可以來來回回聽一整天,甚至每播放一句,會按下暫停,隨后抄寫下歌詞。或許90后的年代,流行音樂對我們來說就是主旋律。
初中時,隨著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播放過英文的歌曲《Hey Jude》《My Heart will go》,使得我們有機(jī)會聽到一些漂洋過海來的異國音樂。在那個年代,最有代表性的,當(dāng)屬艾薇兒和西城男孩了吧。隨著后來MP3和MP4播放器的盛行,我們能聽到的歌曲也越來越多,種類也不拘一格。
隨后《董小姐》《平凡之路》的出現(xiàn),讓民謠進(jìn)入大眾的視野里。
之后的日子,民謠歌曲如雨后春筍般涌出。民謠歌手們將生活吟唱,將情愫誦讀,唱的是自己的人生,每個聽者卻又感同身受。民謠,他不像古典音樂般高雅,不如現(xiàn)代音樂般動感,更不如搖滾音樂讓人血脈賁張。他像極了我們的人生。我們將人生比作一首歌,那么青春必然是那最華彩的章節(jié)。
時間在民謠的聲音里沉淀出了味道,愛與包容,平和與成熟,堆積的感情層層相疊。浸入歌聲中,那青春所有該有的畫面,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