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聽說在俄羅斯的習俗,是把每年十二月一日當作冬天的第一天。那么借用俄羅斯人的這種說法,冬天昨天就正式到達福州。我拿起筆時正好是十二月二號,但這里全然沒有冬天的意思。說到冬天,第一聯想就是圣誕節,第二聯想即雪景。這使我想來想去,結果,發現我已經幾年都沒有親眼看到滿地白雪的場景。最后一次好像是我在四川大學學漢語的那一年冬天里。那年好像也是我最后一次見到我朋友Sky。
? ? ? 成都市內雖然很難逢到下雪天,但四川究竟比福建靠北,成都周圍也有甚多海拔較高的地域,幾乎每年都會遇到好幾天的降雪。我那次學習剛剛完畢,Sky當時在重慶念大學,是我和以前的同行Craig兩個人去張家界旅游時認識的朋友,在此前寫的《閬中》一篇游記也提到的。
? ? ? 課程結束后我就準備回去泉州重新在從前的學校繼續當外教。她當時就趁著我還沒走,來到四川旅游幾天。我們先在成都市內的幾個旅游勝地玩,比如寬窄巷子、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青羊宮等地,然后順著典型路線先到樂山大佛,后到峨眉山。最后去成都郊區的青城山和都江堰,不過到都江堰時比較晚,景區已經關門了不讓進去。
? ? ? 我這里想講的并不是旅游全過程,卻是要重點談談雪景。先說峨眉山當時山坡上、松樹上全被一層厚厚的皚皚白雪覆蓋了,上山的石頭臺階上的雪,被無數的鞋底踩成閃閃發光的水晶似的冰。但我又不想談談峨眉山,因為說實話,峨眉山并不美,它只不過是所謂“游客陷阱”而已。我想講的就是青城山,更具體點,是青城后山。
? ? ? 青城山距離成都不遠,從成都高鐵站坐高鐵四十幾分鐘就到。去過那里的人大概已經知道,那里有兩座較為有名的山峰,青城山(也叫前山)和青城后山。兩座山的名稱把不少人搞糊涂,錯以為是同一座山的前坡和后坡的不同路線,但其實是兩座完全分隔的山。青城山比較有名,是道教發源地、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山上零散了許多寺廟和小龕。青城后山則是以自然風景為主的徒步和爬山愛好者較喜歡的地方,游客稀少,景色美麗。
? ? ? 我們當時去的是青城后山,從成都高鐵站先坐動車到青城山站,再轉公交車到青城后山。后山的門票當時十塊錢,拿學生證就半價,與公交車費也差不多。雖然不能稱鮮為人知,但后山的確不如前山有名,也缺乏前山的道教關系,所以來客少得多。公交車停在一個曠闊但空蕩的停車場,讓我們下去順著一排飯店走到門口。我們在一家路邊飯店先放了背包吃一頓提早的午飯,便買門票跨進景區大門開始爬上去。
? ? ? 青城山初段路,沿著一條小溪邊而上,溪里的水流很低,但溪床上密布著許多巨大的石頭,顯而易見,山上下場大雨后,這里便化為奔瀉的湍流,想必非常壯觀。溪旁的松樹杉樹的常綠針粘著一膜薄薄的霜,在斜射的晨陽光芒下,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熒熒地閃爍著璀璨的銀光。不但散發著美麗的“星光”,也散發著冬季特有的霜景色彩。
? ? ? 我一直說,英國只有兩種食物我非常想念--面包和香腸,正宗的面包還沒碰到,但最少四川有些香腸很好吃,雖然與家鄉那邊的迥然不同。臘腸好像是青城山那地帶的特產,沒有我在中國吃過其他香腸的那樣甜甜的味道,就是咸的,里面有大塊肥肉,帶四川特殊的麻辣味,在冷颼颼的冬天日子里,吃起來尤其宜人。我一共去過青城山幾次,每次都會買好多當地的臘腸,都是從路邊的老婆婆那兒一段一段買的。
? ? ? 那天不止我們倆在爬山,還有成群結隊的高中生和大學生也在爬,都在冰凍的石地小心翼翼地挪步,時不時腳踏在一塊光溜溜的黑冰上,便滑倒,屁股重重地砰在硬邦邦的石板臺階上。看他們的樣子,想必不是在冷處長大的--小時候經過一年年在滑溜結冰的街頭上再三摔跟頭培訓的我,從那以后一次也沒有跌倒過。很可能一位更加善良的人看到這種場景會可憐他們,但我只感到好笑。
? ? ? 其實,在山腳的那部分,并沒有積累多少雪,只有在樹枝上堆了一層薄雪,草上粘著一層霜而已,但爬得愈來愈高,雪就愈來愈多,在地上積了厚厚一層,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快到山頂的那部分路,在路上、路旁、樹枝樹葉上,都是一層棉花似的白晃晃的清雪。
? ? ? 我們順著那條小溪往上爬,雪就越來越多,溪床上的石頭都戴著一頂軟軟的雪帽,松樹都披著一件薄薄的雪袍,腳下的石板隨著開始滑溜溜起來,仿佛刷了一層清漆似的冰,使我們走得愈來愈慢,格外地小心。直到我們走過一座小橋,順著一條峽谷爬上去之后,爬山的路從溪邊撇開了,使我們離開陪伴著我們很久的小溪,走進山坡上的森林,地上已經一片白雪皚皚。周圍的草本杳無蹤跡,想必都在厚厚的雪被下睡著溫暖而甜蜜的覺。
? ? ? 在爬山的路中,有很多亭子,游客們可以在路旁休息,在亭子的屋檐下坐下吃點零食、喝點水。有些亭子甚至有老阿姨老叔叔坐著攤賣東西--有飲料和小吃,連玉米及臘腸都有,當然,都以“山價*”而賣。我們在這些亭子基本上都停下來歇腳,悠悠地觀賞新路段的美麗風景。雖然都有山、有樹、有巖、有雪,但每一場景色都是獨特的,都有自己的不同點和別致的魅力。
? ? ? 亭子本身也是漂亮的場景。木頭做的,都帶著十分濃郁的“中國”氣味。除非我讀幾本中國建筑學教科書,自己實在沒辦法描寫那些屋頂下極其復雜的結構,只能說它們像美妙的“拼圖”一樣,一向讓我驚喜地欣賞。屋檐上就鋪蓋一層鱗次櫛比的石板瓦,非常簡樸,與下面的木工做陪襯。這時瓦片上面還加了一層厚雪,白花花的,亮晶晶的,非常美麗。
? ? ? 到達半途,有一座較為大的亭子,立在一汪小湖泊的岸邊旁。小路沿到亭子下便沒了。湖泊兩側山陡樹多,顯然無其他路可走。我們在亭子里安坐了一會兒,拿出了一兩段臘腸充饑,湖泊遠頭就出現了一艘船艇。船艇慢慢地漂了過來,靠著越近就顯得越清晰。這是一艘綠色的老鐵船,上面立著船頂,像亭子的屋頂一樣蓋著一層厚厚的白雪。船靠岸時,我們一大群人登上坐下,每人遞給船夫一兩塊錢當渡湖費,又向對岸慢慢地漂過去。
? ? ? 到了對岸后,路不再是緊挨著森林里的樹木往上爬行,而是穿越開闊的草甸子(這里要加一個動詞)。當然綠草依然不見,安藏在白花花的鮮雪下面。我們穿過草甸子的路是棧道,高立在雪面以上,離地面一兩米左右。這個地方的雪堆起得蠻厚,很適合堆雪人,就像我小時候在前花園或者家附近的公園里與哥哥和朋友一起堆的一樣。先做一棵小雪球,然后放在地上往前推,雪球越滾越大,這樣做成了身體,再做一個較小的雪球當作雪人的頭,不要太大,否則無法把它抬到雪人身上。最后給他披上幾件破爛的衣服—一件外套、一頂帽子和一條圍巾,在臉上鑲嵌幾塊煤球當眼睛和嘴巴,再插一根胡蘿卜做鼻子就完成。當然,我們當時沒有帶多余的衣服,更不用說煤球和胡蘿卜,堆不成好的雪人。
? ? ? 穿過草甸子又進了森林,順著一系列較陡的臺階就到達山頂。實際上,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爬到山頂。往外眺望,是一片白茫茫的無顏世界,無邊無際的純白天空,蓋著下面我們剛脫離的隱隱約約的冬日仙境。到山頂我格外的累,靠在柵欄邊氣喘吁吁,溫濕的氣息在面前的空氣中冷凝成水霧,與雪景搭配--也是白蒙蒙的。攀爬的時候,我們一直在運動,身體于是感覺很溫暖,但我在全然褪色的山頂停步逗留一會兒,突然知覺到冬天的寒冷,山上的寒風。背上的汗水冷了,通紅的臉頰也額外之冷,冷漠的空氣伸出一只冰寒的手,摸了摸我的臉。我開始顫抖,才發現天上的白云在下雪,稀疏的雪花,嬌小玲瓏在半空中飄來飄去。
? ? ? 我們在山巔的雪景默默地站立,最后踱步到山頂的索道站,上了吊籃坐位,一邊打著寒顫,一邊眺望環繞著山腳的白蒙蒙的煙霧。下山了Sky就回重慶,而我回去泉州工作。那趟去青城后山不但是我最后一次看到我那位朋友,也是我最后一次看到滿地白雪的冬季仙境。
*所謂“山價”是我給旅游勝地內膨脹的價格的現象取的名字,當然這現象有所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