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在干嘛啊?聽說你最近挺忙的?!?/p>
“嗯?!?/p>
“哦哦,那你先忙,我沒啥事?!?/p>
2
“最近在干嘛啊?聽說你最近挺忙的?!?br>
“嗯嗯?!?/p>
“哎呀呀,最近在忙啥啊,要注意身體啊。什么時候不忙我們出去玩吧?!?/p>
……
3
我不會寫故事,也不太會敘事,您湊活看,我隨便寫寫。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類似于“哦”“嗯”之類的單詞被評為聊天終結者,感情降溫劑,而“哦哦”,“嗯嗯”之類的疊詞卻得以幸存。其實就其本質來講,嗯和嗯嗯都只是一種對于所承接語句的認同,在沒有后文銜接的形況下,都是出于禮貌地應付,一種無甚可聊的尷尬。
我不善于聊天,準確的說不善于網聊,無法脫離他人的表情語氣去繼續話題,更多的時候覺得自己所要聊的話題對方不一定愿意聊,他人提的話題自己也覺得陳善可乏。在這樣一種聊天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便是一個與一個話題之間承接詞,例如,嗯。太多的人,我不知道如何繼續本次聊天,又不想放棄本次聊天,就成了“嗯嗯”。似乎這樣,那冰冷的轉接會顯得稍許溫暖??墒沁@有什么區別呢?
4
兩個回答之間只差了一樣,態度。后者表達了我們的一種態度,那就是我希望這個聊天繼續。就像是在一句公式化的語句之后加一個可有可無的表情,這并不會讓回答變得俏皮,但是可以替我們表達一種態度。這讓我想起我跟白小姐之間的種種。每一次的爭吵,我都想嘗試說服她,結果只能是更加慘烈的結局。曾經反復思索,反思自己的話語,邏輯是否有半點瑕疵。答案是我沒有說錯什么話,但是每一句都是錯的。
知道這個問題答案已經跟白小姐說再見好幾年了。每一次,她要的只是一個態度,而我給的永遠是一個答案。想想幼稚的可笑,也是沒有什么辦法。如果有些事情再次重演,我會說“嗯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