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人生觀念—斷舍離正在悄悄改變中國人的生活。2015年,人生整理哲學《斷舍離》系列完結篇《自在力》面世。山下英子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自立、自由、自在的人生狀態,是斷舍離的終極階段,而并非斷舍離的終結。” 本版撰稿記者張曉媛
1關于“斷舍離”
“自在力,是通過反復實踐斷舍離最終所到達的人生的最高境界。”
山東商報:《自在力》是《斷舍離》的完結篇,這個系列以后不會再寫了嗎?為什么?
山下英子:自在力,是通過反復實踐斷舍離最終所到達的人生的最高境界。我們從身邊顯而易見的人、事、物著手,通過思考、判斷、篩選這些基本的行動,磨礪心中本來就具有的思考、感覺和感受的能力,使之呈現螺旋式的上升,得到更深刻的洞察、更高遠的觀點和更廣闊的視野的欲求,然后運用它們開拓屬于自己的人生,保持自在的人生狀態,這就是斷舍離的全部意義。
自立、自由、自在的人生狀態,是斷舍離的終極階段,而并非斷舍離的終結。斷舍離是無止境的,因為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會面對人生的難,就要時常進行斷舍離,讓身體的能量流通循環,保持生命的活力。大概上天賦予我的使命就是,畢生投身到斷舍離的事業上。
山東商報:在這個險惡的世界,如何內心強大?
山下英子:通過斷舍離形成“果斷選擇”的能力,人生就會因為自己的“果斷選擇”而重新煥發光彩。從最基本的事情做起,觀察身邊的物品,去除蕪雜,從書架、壁櫥開始著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分辨出“需要、合適、舒服”的物品,舍棄與之相反的物品。這個動作,就像是一場頭腦、心靈和身體的肌肉鍛煉,培養戰略性的思維,從高處審視當下所處的時間、空間和關系,反復實踐,鍥而不舍,堅持下去。
通過日復一日的實踐,將信息變為知識,再將知識深化為智慧。當你束手無策、煩惱不已時,智慧總會蘇醒,鼓勵你,幫助你,讓你無時無刻不持有著強大的內在能量,支持你應對周遭的一切。
山東商報:有沒有讀者跟您反饋過自己讀了您的書,改善了生活的例子?能舉一件印象最深最讓人感動的事嗎?
山下英子:經常會有看到我的書以后,帶著疑問來與我探討的朋友。他們和我一樣,都是在斷舍離的過程中時而遇到新的困惑,然后再經過思考,嘗試找到解決的辦法。斷舍離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每個人的實踐、反饋和不斷的嘗試與感悟。
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一位讀者不僅僅通過斷舍離讓自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脫和改變,并且還通過自身的行動影響了家人,她的家人也開始加入斷舍離的行動大軍中,整個家庭告別了死氣沉沉,變得生機勃勃而富有活力,成為了一個被快樂包圍的家庭。我也非常感恩,斷舍離讓我遇到這么多和我類似的,心地善良的并且了不起的人們。
山東商報:針對中國讀者來說,您認為哪些事最要斷舍離?
山下英子:一切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人、事、物都應該斷舍離。很重要的一點是,“過剩”的東西。這是所有人都迫切需要做的,無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抑或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都是如此。
當下這個世界里,我們被“過剩”困擾的太過嚴重了。無論是我曾經親身經歷的也好,還是迄今為止親眼所見的,太多的人因為“過剩”的環境感到疲勞了,譬如過剩的信息,它迫使我們的思考停滯不前,而一個人應該擁有安靜的時間的,哪怕只有一點點,但這對我們的身心狀態非常重要。但現在讓我覺得非常好的一件事是,很多人開始覺得,與其過剩的“獲得”不如放手并樂于分享,這也是斷舍離的目標之一。
山東商報:您最近在做的一件“斷舍離”的事是什么?有什么新感悟?
山下英子:最近在重新審視自己的欲望。
想要獲得是人類本能的欲望,人不能失去這種本能的欲望,一旦失去或是欲望不足的話,人就會失去活著的動力。然而一旦欲望超出了本身所能容納、實現的地步,人就會因此而痛苦不堪。獲得的東西太多,也就失去了獲得的喜悅,變成了無聊的堆砌,人也會感到無盡的空虛。斷舍離是一種思維訓練,能極好地幫助人們察覺自己的欲望是過頭還是不足。物品的獲得,對獲得物品的利用,擁有物品,斷舍離就是明確這三者之間的差異。獲得然后活用。無法活用的就斷舍離掉。漸漸地你會覺得這對個人而言還是對物品而言都是十分幸福的事情。
斷舍離就是發現“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并以“需要、合適、舒服”來替換,說到底就是選擇決斷。與其說是一種修行,不如說是一種技巧,是一種讓人們生活得更好的思考方法,因此,斷舍離是對日常生活的一種拷問。
斷舍離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可那絕不是枯燥艱苦的修行,而是每日愉悅而不懈的經營。為了使自己保持自我,必須自己思考、感覺、感受,并且反復地自己做選擇和決定,如此日積月累。
2關于生活
“人生真正的自由,就是經濟上的自立,身體上的自由,心靈上的自在,即身體健康,在金錢上不受限制,精神不受束縛。”
山東商報:您來過中國嗎?去過什么地方,印象如何?
山下英子:來過兩次。第一次是三年前,去的重慶,受朋友的邀請去玩。第二次是去年,去的北京,受出版方的邀請參加斷舍離的宣傳活動。北京和重慶給我的感覺和東京很像,都是充滿活力的大城市。不過給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城市的狀態,而是中國人。通過接觸,我覺得中國人充滿了活力,這讓我感覺非常棒。如果有機會,我愿意到更多中國的城市去看看。
山東商報:怎樣算是人生真正的自由?我們經常說財務自由,為什么很少把心靈自由作為一個重要標準?因為無法衡量?
山下英子:人生真正的自由,就是經濟上的自立,身體上的自由,心靈上的自在,即身體健康,在金錢上不受限制,精神不受束縛。心靈自由的確沒有量化的標準來衡量,全然在乎于自己的感受,例如自己是不是舒適、輕松、愉悅的。
我們無法通過什么來制定出一個具體的用來衡量心靈是否自由的標準,但卻可以通過斷舍離的訓練去除心靈的銹,重新激活心靈的感知力,靈活轉變看待事物的視角,游刃有余地處理每個當下里的人、事、物,以此保持身心的愉悅和自在。心靈的自由對于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山東商報:以自我為軸心需要強大的自信心,大部分生活在底層的人如何做到?
山下英子:無論是哪個階層,其實都是一樣的。
想要獲得強大的自信心,首先要做的是審視身邊的一切。如果你的物品、空間關系非常混亂復雜,那么你和人的關系也會同樣的混亂和復雜。在充滿了混亂復雜的狀態下,人無法清楚意識到自己的需求,無法對自己做正確的認知和判斷,就很難有真正的自信。
斷舍離是通過整理物品和空間的方式,來重新獲得自信的過程。從直面物品開始,著手處理與物品的關系,在這個過程里磨煉自我軸心,每一次做選擇、判斷的時候都做一次以自我為軸心的審視,考慮“我”需不需要,這些東西適合不適合“我”,以此來磨礪。漸漸地,自我軸心就會自行發揮作用,你可以深入了解自己,在生活和工作場所輕而易舉地實現自我價值,慢慢變得強大起來。
山東商報:作為女性,我們都愛美,您平時衣服和護膚品喜歡哪些牌子?在這些上面的花銷占收入的多少比例?對于女性而言,我個人最大的一個困惑就是很難平衡購物欲和理財,有何建議?
山下英子:我本身也很喜歡購物,大概這是每個女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吧。特別是在旅游地點買東西讓我感覺很愉快。我覺得比起買東西,體驗購物的過程更讓我愉悅。
我的日常衣物和生活用品沒有固定的牌子,適合自己的、自己也確實需要的就會買下,但我傾向于設計簡單、款式大方的物品。
不需要談購物而色變,適當地購買自己喜歡的物品是讓生活充滿樂趣的辦法。斷舍離從來都不是教人斬斷欲望,而是教人對自己的選擇有清晰的認知,形成決斷的能力。
平衡購物欲和理財的話,不妨嘗試對擁有的物品進行斷舍離,直面你當下擁有的所有物品,以此重新審視自己的欲望。
山東商報:如果給您一周時間和一個月時間旅行,分別會去哪里,為什么?
山下英子:沒有特定的場所,斷舍離讓我放棄了執念,只要是一個可以讓我的身心徹底放松下來的環境就很好,當然有新鮮好吃的食物就更好了。
山東商報:現在流行很多填色繪本,說可以舒緩都市人壓力,您畫過嗎?覺得這種方法有用嗎?
山下英子:我沒有接觸過,但聽起來好像很有意思。現代人壓力過大,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強行背負了太多東西在身上,比如過多的欲望、家人的期待等等。我想這也是一種讓人卸下無謂的負擔,讓身心放松下來的方法吧。
(注明:斷舍離修行中,內容提煉:本人,轉自:網易新聞,來源: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