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敢于說愛的勇氣讓人欽佩,換作現在的成年人,未必有勇氣做到。雖然只是一檔節目,但卻給很多家長上了一堂很好的“愛的教育”課。
我們這代人不會表達情感,有人說,中國式教育最大的問題不是缺錢,而是缺愛,從小就被教育:
? “上學談戀愛會耽誤學業”? “這么小就處對象將來肯定沒出息” “你將來上了大學或者工作了,有的是更好的”。
小學時候“塞紙條”,經常被“告老師”。要是放學路上被老師看見和異性童鞋并肩前行,那絕對是要予以警告,重點觀察的。
從小爸媽跟我溝通最多的就是,作業寫完了嗎?為什么這么晚還不睡?為什么別人能考100分?
初中的生理衛生課,高三的青春期教育,老師基本不講,都是要求自學。
別說喜歡一個人了,就連對一個人有點兒“好感”,神經緊繃的爸媽都會亮起危險信號燈,對我嚴加盤問。
大多數家長花了太多的時間在孩子學業上,衣食住行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對情感教育卻敷衍了事。
我們曾經嘗試在搜索引擎中,輸入“培養孩子”,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而搜索“如何培養孩子愛……”,更是和“愛與被愛”沒有半毛線關系。
“說愛”對我們這代人來講,是件很難的事情。父母和孩子之間很少表現親昵,在教育問題上,鞭策多過鼓勵。而學過的數理化知識并沒有教我們如何愛自己、愛別人。
愛到深處大聲說出來,外國人常把“I love you”掛在嘴邊,但在很多中國家庭里,這句話就像貼上了封條,認為沒必要把時刻放在嘴邊。有人曾經做過測試,給爸媽打電話說“我愛你”,結果得到老爸老媽們各種尷尬的反應。
——爸媽,我愛你們,辛苦了!
——別嚇我們,別想不開。出什么事兒了?
——媽,我愛你!
——怎么了?又沒錢了?
——爸,我愛你!
——你別胡說八道了。
“愛怕沉默。太多的人,以為愛到深處是無言。其實,愛是很難描述的一種情感,需要詳盡的表達和傳遞。”
表達愛,不是一件肉麻和尷尬的事情,而是我們生活中愛與被愛的證據。
有時候恰恰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親密了彼此的關系。
看到這篇文章:“幾年前老爸過生日,給他發短信說,生日快樂,我愛你!后來發現,這條短信,他到現在也沒舍得刪。”
大家作何感想呢?
家長有責任正確引導,做父母的給了孩子豐厚的物質,卻沒有在孩子成長階段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關愛,更沒有教會她識人的道理。
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不會懂得愛別人,也不會自愛。
所以如果你愛孩子,就給他一個充滿愛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