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心設計的教學導入好比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著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且有著“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對教學內容的引入和學生思維的促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下幾則趣味故事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故事一:動物城(對稱圖形)
莂 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動物城的花叢里飛來飛去,一只小蜻蜓飛過來,說:小蜻蜓,咱們一起玩吧。小蝴蝶說: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說:在圖形王國里,我們就是一家的,另外還有許多家庭成員呢?不信,我領你去看……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許多美麗的景色,還看見了許多動物:有美麗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蟲……小朋友們,它們美嗎?你覺得它們哪兒美呢?
故事二:張三的生死(可能性)
古時候,有一位糊涂的縣官,因為聽信他師爺的讒言,就把無辜的張三抓了起來,在審問時,他對張三說:明天給你最后一次機會,到時我這里有兩枚簽,一枚簽上寫著死字,另一枚簽上寫著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簽,就判你什么。小朋友,如果讓張三抽的話,可能會怎樣呢?
可是,一心想害死張三的師爺卻在兩個簽上都寫了一個死字,小朋友,如果再讓張三抽的話,結果會怎樣呢?幸虧張三的一位朋友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第二天,縣官在開堂時,讓張三抽簽。張三抽了一枚簽,連忙吞進肚子里。縣官只好打開另一枚簽,發現上面寫著死字,以為張三抽到的是生字簽,就只好放了張三。
故事三:比大小(10以內大小的比較)
有一天,0--9這幾個可愛的數字娃娃想比一比誰最大?誰最小?數字娃9跳出來得意地說:我最大!還指著0說:尤其是你,沒頭沒腦,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你最小!數字娃0的臉漲得通紅,傷心的哭了起來。這時,數字娃1一把拉過0說:別難過,我們倆合在一起比他大。這時1和0并排站在一起就成了10,9看到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故事四:猴王給小猴子分桃(商不變性質)
風景秀麗的花果山上住著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要給一群小猴子分桃子。猴王跟小猴說:我給8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行嗎?小猴子聽后連忙搖頭,嫌分得太少了,大聲喊道:不行!不行!猴王緩了口氣說:好吧!我給80個桃,平均分給40只小猴怎么樣?小猴子貪婪地說:大王,請您高抬貴手多給點行嗎?猴王立即拍著胸脯,慷慨地說:我給你們800個桃,平均分給400只小猴,這下總該滿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誰的笑是聰明的呢?為什么?
故事五:王爺分餅(分數的基本性質)
古時侯,一位王爺去山上看望習武的兒子。兄弟幾個見父王來了,立刻圍了上來。王爺說:孩子們,父王今天帶來了你們最喜歡吃的大餅。說著取出一個大餅平均分成了兩份,給了老大一塊。嘴讒的老:父王,我想吃兩塊餅。于是王爺把第二塊餅平均分了成四份,給了老二兩塊。貪心的老三說:父王,給我三塊餅。王爺又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了六份,給了他三塊。一向老實的大哥開腔了:父王,老四最小,應該給他六塊。老四聽了非常高興,覺得父王給他最多。同學們,你們覺得誰最多呢?
故事六:師徒迷路(比例尺)
唐僧師徒四人西游取經,可是卻迷路了,悟空靈機一動叫出土地爺,可是土地爺卻給了他們一張地圖,地圖上有這樣一個標記1:100000,師徒四人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唐僧掐指一算,原來這又是西游路上的一個磨難,只有認識了這張地圖,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同學們,你們能幫助他們嗎?
故事七:阿凡提要賬(最小公倍數)
阿凡提準備向巴依老爺要賬,而巴依老爺從5月1日起,連續出去收賬3天才休息一天。賬房先生出去收賬5天休息1天。阿凡提選擇五月份去要工錢,他應該在什么時候去要工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