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禪的悟道:心靈的巨變,新感官的覺醒,新角度審查原來的事物,是一種恢復生命力的感覺
擺脫邏輯束縛和二元論dualism的自由境界,達到超脫是非的肯定
小乘觀想無常,大乘觀想空,空如天空無云,蔚藍一片,為禪那境界
You can always recognize truth by its beauty and simplicity
平常心是禪,禪極其注重經驗
禪不依托任何媒介(經文),直接在生活中參禪。
生活是一種藝術必須是忘我的。空中飛鳥不知空(風,空氣)是家鄉
禪不是神秘主義的放蕩形骸或自然主義,而是無所住的自在
Simplicity is the nature of great souls
務實的中國人不知如何把握佛陀教義,所以悟比讀經看教重要
禪師為學生創造開悟的環境
參禪的路:斷公案(比如邏輯的絕境,方可拋棄),參禪
禪堂中講究勞動:身體忙起來,心也能忙起來。避免因久坐而心識昏沉。保持活潑、清醒。體力勞動是神圣的。
守貧和簡樸的核心不是苦行,而是善用身邊的事物,用來開展并增長自身擁有的最高貴的能力,而不是滿足個人的沖動和欲望
禪的根本原理就是做中學,所以僧侶開朗活潑,掌握各種技能,通過叢林教育般的教育方式
禪師掌摑或痛打弟子,是為了褪去他們的妄想和虛偽,悟道之后就非常慈祥
(正受老人和白隱的故事)
Nothing is true, but that which is simple
悟道之后,需要“長養圣胎”,隱居一段時間后再回到世間
極端經驗主義:解悟必須放到世間生活去驗證,必須在生命的流動中體會
在禪堂習得的都是以手指月
無功用行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
“陰德”為善不欲人知,不想賞報,里外無縫
神貧
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