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為孩子語文成績不好而擔心嗎?
朋友雅麗是一個10歲男孩明明的媽媽,和很多寶媽一樣,雅麗總是因為明明語文成績考不好而焦慮,特別是古詩記不住,課文內容不會背,作文寫作能力不行等而苦惱。
期末考試成績一出來,媽媽就開始嘮叨:你看你語文又考砸了,平時叫你要開口朗讀、背誦,要多看優秀作文,你看這個地方字不會寫,哪個地方放空白的,作文寫得滿滿的,但分數又不高。
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看了很多書,積累了不少課外知識,古詩也倒背如流,但語文成績就是考不好,你天天嘮叨,也給孩子補習,但就是每次語文都考砸了,該怎么辦?
作者沈紅亮在《八大邏輯圖》一書中提到: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詞匯訓練修辭手法,練習寫話,對課文進行預習,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等都可以用到八大思維圖示,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習效果。
一、借助流程圖圖,幫助孩子消化吸收課文內容
我們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流程。所謂的流程,就是做一件事情的順序;而步驟就是把做一件事情拆解成一個個小步驟的過程。這種方法能幫助孩子更加快速、高效、輕松地學會做比較難的事情,消除畏難情緒。
將一件事情的發展順序或者執行步驟用圖形和箭頭的形式表現出來就是流程圖,它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應用十分廣泛。
有一天,雅麗就對明明說:我們一起來畫流程圖,幫你理解,消化吸收課文內容,怎樣?明明有些好奇地瞪了媽媽一下,點點頭。
媽媽問:今天語文老師有沒有布置預習的內容,是哪一篇呢?
明明說:今天要預習《紙的發明》。
媽媽引導明明,想一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并用流程圖畫出記錄方式的演變過程。
很快的,明明就用流程圖清晰地展示了記錄方式的演變過程,并標注了演變的時間。第2天得到了語文老師的表揚。
原來晦澀難懂的文字可以用圖表加箭頭的形式呈現出來。方便孩子的記憶,也提高了孩子預習的興趣。
二、使用樹形圖,幫助孩子提高寫作能力
人類一旦知道了事物的分類,就可以采取一定的行動。
有的孩子能說會道,甚至很討人喜歡,你和他聊天,他都能侃侃而談,甚至比你還會說,但說到的內容往往是張冠李戴,這邊說一些,那邊說一點,到頭來不知道他在表達什么。而且你翻看他的書包,看他的玩具箱或是床鋪都是亂亂的。
那該怎么辦呢?接下來我們就要來介紹一下樹形圖,作者說樹形圖是訓練分類能力的工具,也是進行思維訓練的重要工具之一,因為分類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無處不在,分類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人的思維能力。
比如有一次老師布置明明他們寫話作業,題目是我最喜歡的動物,明明寫了家里的狗狗。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媽媽引導明明用樹形圖梳理了一下。從狗的外貌品種,性格,習慣,喜好相關成語等進行了梳理。媽媽問明明:寫話的時候你最想表達狗的哪些特征呢?明明說當然是狗狗的可愛了。
于是,明明按總分總的順序,對狗狗的外貌品種性格進行了總體說明,分別從頭埋到飯盒里,搖尾巴,吃骨頭,玩皮球等進行了說明,最后再對狗狗的特點進行了總結。一篇小短文就完成了。
所以樹形圖在整理思維邏輯方面有很好的協助作用。能夠很快地幫孩子理清思路,提高孩子對寫作的興趣和能力。
三、使用氣泡圖,協助孩子背古詩
觀察對于兒童知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對于植物是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自閉的最重要的能源。
很多孩子對見過的事物,或者經歷過的事情,往往無法清晰地表達出來,或者說出來的事情和實際情況會相差甚遠,但孩子本身并沒有說謊。而造成這種原因,是因為孩子缺乏觀察的意識。
那么如何讓孩子更細致地認識事物呢?這就需要使用的氣泡圖,它是幫助我們認識事物的有效工具,通過描述事物我們對事物的了解就越來越深刻,從而能夠為解決有關這一事物的實際問題,做好準備。
明明放學回家跟媽媽說今天老師教了《詠柳》,但怎么背都背不熟。媽媽教他試試用氣泡圖。首先媽媽引導明明,把古詩進行熟讀,并找到關鍵詞。
比如“碧玉妝成一樹高”,就在氣泡里畫一棵樹和畫一個玉鐲子,并用箭頭標注;“萬條垂下綠絲絳”,就在氣泡里畫一顆垂柳……果真等他把氣泡圖畫好了,整首古詩也記住了,而且一提到這首古詩的時候,明明腦海里浮現的就是剛才的氣泡圖,想忘記都難。
有時候,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四、總結語
讀完這本書,感覺很多寶媽其實都面臨著對孩子語文成績考不好的各種擔心、焦慮,而這并不是孩子不用功,而是他們的學習方法需要提升。而八大邏輯圖正是協助孩子提升思考力的法寶。相信通過使用流程圖、氣泡圖、樹形圖等,你也可以很迅速地提升孩子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