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可觀測宇宙中地球是普通的,因為像地球這樣的巖質行星數量,幾乎無法用數字去量化。但是從某種角度上看地球又是特殊的,因為幾十億年間它孕育了數千萬個物種,甚至還有人類這樣的智慧生物。
而如果要問地球歷史上哪一種生物留下的“烙印”最深,大家應該都會說出“恐龍”這種統治了地球數億年的霸主級生物。
經過數百年科學的發掘研究,人們對恐龍的關注點也早已從最初的“這是什么”,轉移到了“它們是如何滅絕的”。
事實上,即便是最權威的古生物學家也不能肯定地說出恐龍滅絕的原因,因為畢竟誰都沒有親眼看到恐龍滅絕的那一幕,所以對于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家們只能通過各種蛛絲馬跡進行推測。
目前“小行星撞擊說”是科學界的主流。該假說認為,在6500萬年前的某天,一顆直徑在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猛烈的撞擊了地表,將地殼中的熔巖拋灑到空中。
與此同時,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引發了全球范圍的巨型海嘯。幾小時后,那些被拋灑到高空的熔巖隨著雨水返回了地表,“火雨”將全球大部分地區籠罩,無數無處可躲的動植物在火雨的洗禮下喪生,而緊接著發生的事情將是幸存下來的動植物的噩夢。
首先,全球爆發的火山將大量火山灰送入大氣層,地球迎來了持續數年的“永夜”。植物沒辦法光合作用紛紛死去。
其次,大量的硫在高溫的作用下發生了氧化反應成為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夾雜在雨水中成為了酸雨,這對植物來說是致命的,僅存的植物又開始大規模的死去。而植物是食物鏈的基礎,植物的大面積死亡加速了食物鏈的崩潰。
最后,在永夜和酸雨之后地球迎來了高溫。大量二氧化碳的釋放讓地球的平均溫度升高了近20攝氏度,這一情況持續了百年之久。
而“統治”了地球數億年的恐龍,因為無法適應地球環境短時間內劇烈的變化從而黯然離場,恐龍時代就此結束。
近些年,隨著對恐龍化石以及恐龍同時期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恐龍其實并不是“突然”滅絕的,或者說這里的“突然”并不是“一瞬間”的意思,因為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后恐龍至少還在地球生存了100萬年的時間。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個十分詭異的問題:考古發掘出的恐龍蛋大都是白堊紀晚期的,白堊紀晚期之前的非常少。
由此有科學家做出了推測:白堊紀晚期之前恐龍蛋都能正常孵化,所以今天發現的很少。而白堊紀晚期由于某些原因恐龍蛋的孵化率大幅度降低,甚至不能順利完成孵化,這才造成了恐龍的滅絕。
那么恐龍蛋無法孵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科學家們其實也非常想要知道問題的答案。而這一難解的問題讓許多科學家開始思考,或許恐龍滅絕的原因并不是小行星撞擊。
因為如果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小行星撞擊,那么恐龍根本不會撞擊之后仍在地球生存了100萬年之久,有的恐龍更不可能在這段時間里還演化成了其他物種。
更為主要的是,“小行星撞擊說”認為食物鏈崩潰是造成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而食物鏈之所以崩潰是因為持續數個月的酸雨,而數個月的酸雨真的會造成地球生物大規模的滅絕嗎?
事實上,正是因為“小行星撞擊說”中還存在許多難以自洽的地方,所以直到今天對于恐龍滅亡的原因依舊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近年來,隨著“費米悖論”的解釋假說“動物園理論”呼聲越來越高,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恐龍滅絕可能是外星文明的故意安排。
按照“動物園理論”所說,人類之所以找不到外星人,是因為地球所在區域早已經成為了外星人的“動物園”或者自然保護區,他們在觀察著地球生物的演化繁衍,在必要的時候或許會出手干涉某些事情。
該假說因為其獨特的魅力以及較少的“漏洞”,得到了許多人甚至不乏知名科學家的廣泛認同。
由此有人進行猜想,或許恐龍滅絕就是這群“人”的刻意安排,其目的就是為了給后面哺乳動物讓路。
其實這種說法也并不是空穴來風,因為一直以來各個民族的神話傳說中都有一些人從天而降幫助當地人的故事,甚至一些遠古巖畫中還曾出現過和影視劇中外星人形象非常相似的形象。
當然了,恐龍滅絕究竟是不是外星人的刻意安排我們不得而知,也無法去驗證,但是隨著對恐龍滅絕事件以及其他滅絕事件的研究,科學家們卻有了另一個讓人害怕的發現:地球生物滅絕可能呈周期性。
這種呈周期性的滅絕事件看起來非常的神秘,好像每隔一段時間就有神秘力量將地球上多數物種抹去,為新的物種出現騰出空間,而這個周期大約是2600萬年。
如果這個發現被證實,那么就意味著人類大約還剩1000萬年的時間。事實上,如果1000萬年后地球發生了和恐龍時代同樣的環境變化,那么其實人類可能滅絕的比恐龍更快,因為人類極為依賴現代技術和設備,一旦這些東西被破壞,人類的生存能力是遠遠不如動物的。
總的來說,恐龍滅絕問題的答案或許遠比想象中可怕,畢竟不論是外星人刻意操控,還是周期性的生物大滅絕都不是人類現在能夠承受的,希望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未來能夠找到真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