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處處是選擇。選擇在哪座城市生活,選擇何種職業,選擇和什么樣的人做朋友,選擇婚姻伴侶,選擇以何心態對待世事……
也難怪有選擇障礙的人猶豫不決,做出一個選擇,便要承擔其可能失敗或不利的風險,也同時放棄了其他選擇也許更正確的可能性。
就好像你去餐廳點菜,不能吃完了才說買不起單,你難道之前沒掂量掂量自己的錢包嗎。同樣,已經做出了選擇,不能再說無力承擔后果,你難道之前沒評估評估自己的能力嗎。
1.
我的室友霏,家是甘肅的,在沈陽讀的大學,畢業后又跑到天津工作。
霏埋怨在家里父母管的太嚴,沒有自由,高考后報的志愿全在外地。到沈陽后過了四年無拘無束的美生活,大學畢業,一門心思的在天津找工作。
2012年天津的冬天格外冷,連著好幾天下雪,霏的單位招聘剛好就趕在那幾天。按說她一個在東北待了四年的人,不應該怕冷,可偏偏,她以為天津沒那么冷,只穿了件薄大衣來的。她在天津沒親人沒同學沒朋友,一個人拉著行李箱,不舍得住賓館,就在網吧湊活著,不舍得買動車,在火車站等了半宿。
霏跟我講這些時,我特心疼她,可是有什么辦法呢,她自己執意如此。
原以為事業單位有編制的工作,可以高枕無憂了。誰曾想,專業不對口,限制她不能考職稱。職稱除了跟晉升有關,還和工資獎金公積金等等掛鉤,在事業單位里,職稱就是王道啊。
工作第一年的春節,她沒能回家,實在太遠了,折騰一趟,在家也待不了一兩天。年三十晚上,自己在租的房子里哭,才意識到離家那么遠多么孤獨。
于是她開始抱怨,說當初因為看一項調查,天津的幸福感指數在全國城市里排名前十,才鐵了心來天津的,可是現在她自己卻一點都不幸福。她自己也調侃自己,現在流的淚,都是當初腦子里進的水。
霏前段時間談了個男朋友,交往一兩個月后她提出分手,男生沒有做過多的挽留。她分手之后發現自己其實非常喜歡他,后悔不已。
我們一起住了近三年了,從沒有鬧過矛盾,她是個脾氣極好極好的女孩。只是,做選擇時,往往憑著腦袋一熱,等冷靜下來,又不愿意堅持下去,對自己的選擇買不起單。
2.
我身邊有很多單身的姑娘,現如今這社會,剩女都是優質女青年,隨便拉過來一個,都很好,她們自己也深知這一點,是那樣的驕傲。
趙媛今年三十歲了,工作輕松簡單,月薪過萬,從來不委屈自己,一年定期兩次旅游,熱了去北歐,冷了去夏威夷巴厘島,三亞什么的,在她眼里太弱了。錢包里面放著各種VIP卡,她用的化妝品,不好意思,我真的不知道那都是什么牌子,至于衣服包包鞋子,你就盡情發揮想象去想吧。關鍵是,這都是她靠自己掙來的,沒有啃老也沒有傍男人。
一幫同事都愛跟她一起玩,她漂亮、爽快大方,去酒吧去西餐廳去吃火鍋請客從來不含糊。人家偏偏不只紙醉金迷這一面,周末也會畫副油畫,臨摹臨摹書法,偶爾做些蛋撻曲奇,瞬間把有些女孩甩掉好幾條街。
這樣的她,在感情方面當然不肯將就,她也知道自己挺挑剔的,但不會降低標準。都說,女生過了25歲,就開始走下坡路,一年一貶值。依我看,她的人生卻是在25歲之后越來越精彩,每次選擇做的事情,都為那樣的精彩增分。
像媛這樣的女子不在少數,她們選擇單身,選擇等待愛情,相信命中注定的那個人終會出現。為此,忍受家人的催促、朋友的不理解以及社會上冷嘲熱諷的輿論壓力。她們是單身貴族,為這一選擇買得起單。
3.
再來說說我自己,有一段四年的異地戀感情,一份不高不低的事業編工作。
大學里前四年,我最大的收獲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為達到目標應該做哪些準備。然而,他的出現,成為我既定計劃里的不確定因素。
大五學年實習,我與他初見,是彼此的一見鐘情,即使知道他不久便去北京讀研,我們之間將會充滿不穩定,可還是義無反顧的在一起了,初嘗愛情的甜蜜。
畢業后我選擇在實習的單位工作,那時他研一,正努力的適應北京的一切對他的同化與塑造。
他研究生畢業后沒能在天津找到滿意的工作,北京卻有一份不錯的offer,我們商量后決定,他留在北京工作。
這期間有過分分合合,我們也由稚嫩變得成熟,堅持著當初的選擇,更加寬容的看待異地戀的距離。因為知道不能天天見面,所以格外珍惜每個在一起的周末,四年了,依然在熱戀。
我選擇等他,選擇異地,選擇堅持,又何嘗不在為此買單,忍受思念與孤單。
我愿意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不遺余力的承擔一切可能的后果。感謝他也同我一樣,為我們的未來努力著,堅信將被命運溫柔善待。
當又一次站在分岔路的路口,面對那些別人給出的所謂理智的感性的成熟的建議,是不是比選擇本身更讓人迷茫。這時,最好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做出抉擇,然后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得失之間,唯有自己衡量的出。
選擇沒有對錯,不問結果,那條路上,沿途的風景,便是你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