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尸(Zombie)是好萊塢和歐美游戲界的常見題材,幾乎每年萬圣節檔期都會有幾部關于喪尸的片子上映,更不用說曾風行一時的打喪尸的經典游戲:生化危機。最近看的一部美劇叫做Walking dead,也是一部喪尸題材的片子,導演Darabont就是不落俗套,把一部幸存者在喪尸遍地的末世求生的題材拍得有聲有色,令人叫絕。好的片子就是這樣,不僅僅是看過,看過了還忍不住琢磨,比如看了這片我就想分析分析喪尸。
1)喪尸生物學
喪尸的致病部位已經確定是人的大腦。
導致正常人變成喪尸的病原體究竟是什么呢?按照片中美國疾控中心幸存的科學家Jenner博士的說法,可能是病毒,細菌,真菌任何一種,并沒有研究出來。由于人體血腦屏障的存在,可以阻擋大多數微生物或者毒素。所以導致喪尸的微生物要么非常小,像引起瘋牛病的朊病毒那樣,甚至都沒有核酸結構。要么這種微生物有特殊的能力通過血流到達血腦屏障時能通過某種做用(比如分泌某種酶)升高血腦屏障的通透性,從而到達腦部。
另外值得討論的是發病過程,典型的喪尸是這樣的:正常人被喪尸撕咬致死,病原體通過傷口進入正常人血液并進入人的大腦,在人被咬到死這個階段,人的意識還并未發生類似喪尸那樣的變化(從Jim身上可以看出),還具有正常人的意識,人死后,經過不同的潛伏期,喪尸病原體才開始活躍,這個潛伏期按照Jenner博士的研究從2-8個小時不等,然后啟動大腦的腦干功能,喪尸變活。這個過程意味著,大腦功能還存在的時候對喪尸病原體是起到抑制作用的,否則的話,人還活著的時候喪尸病原體就應該已經接管腦干導致個體的原始攻擊行為。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被喪尸撕咬不嚴重的人(比如Jim)是怎么死的,因為片中只交代了喪尸病原體攻擊腦死亡后的腦干。片中的一個邏輯是,只要被咬必然會變成喪尸,所以喪尸病原體除了腦之外,應該還會攻擊人體其他系統,從而導致被咬者死亡,啟動病原體接管腦干,可惜關于這一點,至少第一季片中并無交代。
2)喪尸流行病學
毫無疑問,喪史是一種流行病因為它幾乎符合流行病學的一切特征:不明病原體引起,有潛伏期,有傳染性,有傳染途徑(撕咬)。
不過我要說,編劇大約是不懂流行病學的,因為在我看來,這是劇情中最不靠譜的一部分。說它不靠譜有幾個原因,其一,喪尸的傳播途徑─撕咬是一種不太可能形成大規模流行病的的傳播途徑,這種傳播途徑其實和狂犬病類似,總說周知狂犬病幾乎很難造成流行,因為撕咬是一種攻擊性很強,很明顯,很容易導致防范的傳播方式,假設有一個地方爆發喪尸,還在很小很小的范圍,這些喪尸就會引起人們警覺,因為喪尸本身不具有任何隱藏性,不需要做任何實驗就能知道誰是喪尸,誰不是喪尸,從而在萌芽狀態,這些喪尸就會被消滅。此外,喪史發作的潛伏期很短,如果不是空氣傳播,這么短的潛伏期意味著,喪尸的傳播機會非常有限,對于傳播更不利的是,在被咬沒死以及腦死亡成為喪尸之前,病人都沒有攻擊性,也就意味著不會傳播喪尸病原體。最后一個原因是喪尸的存在方式非常不具備sustainable的特性,片中的喪尸被稱作Walker,也就是說喪尸每時每刻都在站立或者走動,沒有任何睡覺的時候!!!(至少片中完全沒提到)就能量利用來說,在末世喪尸食物如此缺乏的世界,而且喪尸之間并不互相蠶食,幾乎可以肯定很短時間內喪尸就會因為沒有睡覺休息消耗過多能量以及沒有足夠食物而死去。綜上所述,如果有一種導致喪尸的病原體真的在這個世界存在,它也完全不足慮。因為從進化生物學角度,這種病原體會毫無生存優勢的。
3)喪尸倫理學
喪尸倫理學要考慮的是正常人類應該怎樣對待喪尸的問題。首先一個問題是?喪尸是人嗎?片中的正常人顯然不這么認為,因為他們任何時候碰到喪尸都是選擇毫不留情的消滅。從生物學的角度,喪尸顯然是生物,它符合生物的一切特征:自我維持,能量交換,增殖等等。但是它又是攻擊人類的生物,那么片中的人們所采用的倫理學是一種基于對待動物的倫理學,比如對付蒼蠅,老鼠,沒人會說對付蒼蠅或者老鼠不人道。不過這也不意味著完全沒有值得討論的地方。本質上,喪尸大腦意識完全喪失,而腦干功能是完整的,這種情形其實和醫療上的植物人很類似,當代社會在對待植物人的倫理學上不無爭議,但是幾乎大多數國家不會在倫理學上認同從肉體上消滅植物人是理所當然的,那么毫不猶豫的消滅喪尸何以沒有倫理學擔憂。所以本質上來說,倫理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受很多因素影響,片中Amy姐姐在喪尸撕咬Amy后抱著Amy尸體不讓別人處理,最后幾乎累得自己喪命。很多人喜歡天馬行空的說人性,其實最大的人性是survival,這其實也是倫理學的基礎。
假設CDC能研究出一種治愈喪尸的藥物,那么在那種情況下,對喪尸的趕盡殺絕又肯定是不符合倫理學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