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我國是一個崇尚孝道的文明古國,春節、清明、冬至、中元等重要節日都有尊祖敬宗、上墳祭祖的民間習俗。我的家鄉浙江蘭溪春節上墳祭祖的熱鬧場面,又一次浮現在我的眼前!
春節這一天,子孫成群結隊奔赴祖先墓地,祭祀祖先。祖先卒葬地不盡相同,一般先祭始祖,再祭各分支先祖。在外游子,也都千方百計回家過年,參與祭拜。找借口不去“上墳”,就會被族人恥笑,視為不孝子孫!
正月初一早上起來,我們先吃糯米羹?!案迸c“耕”諧音,也許是寓意一年四季春為首,農民以農耕為本。稍晚一些,族人們陸續從各自家中匯集到指定地點,人員到齊,迅速排成一隊,浩浩蕩蕩的祭祀隊伍,足以告慰先祖在天之靈!
祭祀隊伍中不乏年長的前輩,只要身體允許,他們都樂意與兒孫一起去盡孝。老人們眉飛色舞地聊起祖先的陳年往事,腳步也顯得輕快起來,講到精彩處,引來無數晚輩的由衷喝彩。
到了祖宗墓地,如果野草叢生,雜亂無章,大家就會齊心協力把修整一番。然后,長輩負責請香,稟告祖先后裔子孫的到來,說一些求祖宗護佑之類的話語。大多是工作順利,學習進步,當官晉升,經商發財等等。說完后,開始燒紙錢,放鞭炮,一起磕頭祭拜。拜完一處,轉向另一處,不厭其煩,樂此不疲。
我們這支柳氏的始遷祖柳鑄,河東柳氏后人,官至參議大夫。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初年,他護駕宋高宗趙構南渡,從山西聞喜,來杭為官,后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合,避禍隱居到當時浦江縣烏蜀山下的橫溪。
元代大儒柳貫,打虎英雄柳尚馀,是我們這支的佼佼者。家譜記載,先祖柳貫就是土生土長的橫溪人。我是柳鑄27世孫、柳貫21世孫。
“打虎太公”的故事被廣泛流傳,其人其事載于《蜀山柳氏宗譜》:“能六十,諱尚馀,字以月,康熙戊辰(1688)七月十九日亥時生,康熙戊戌(1718)年間,五路嶺虎亂,縣主邢公命之驅虎,身虎兩亡,因以里人立廟塑像,祀之!葬里支塢家邊。”
“打虎太公”30歲那年,受浦江知縣邢公之命,在五路嶺為除虎患,不幸與虎同歸于盡,他用年輕的生命,捍衛了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鄉人的愛戴!邢縣令親書“伏虎”旌表其舍生取義的壯舉,老百姓自發立廟塑像祭祀他,邢知縣把他厚葬在其家里支塢。1991年,我們柳氏族人募集經費,重修了“伏虎將軍墓”!
墓地重修的那一年春節,我們族里,每戶派一名代表,數十人騎車10余華里,去五路嶺祭拜“打虎太公”。之后,每年春節,都要派人去“打虎太公”墓地輪流“上墳”。當地的村民,自發集資重修了“伏虎殿”,居然香火還很旺盛!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民會永遠記住他!“打虎太公”,就是最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