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有我師,最近算狠狠領教這句話的內涵了。
閉門驕傲了N年,終于被生生刺激醒了。那天與兒子同學的媽媽聊天,給我不少啟示。她看上去柔柔弱弱,不善言談的樣子,但說起教育話題卻有理有據信心蓬勃。她說孩子上幼兒園時,一次因為不想吃飯而被老師強行用勺子敲嘴,導致孩子懼怕上學。自此她開始格外關注孩子的心理,只要有空就聽心理講座或教育講座,慢慢積少成多,教育的理論攢了一筐。這女人也算有心人,她斷然沒有將理論停留在理論階段,而是不折不扣用在行動中。她家兩個孩子,為了不讓大女兒失落,給小兒子買任何東西都是雙份的,哪怕是幾粒糖果。用她的話說,吃不吃是你的事,父母的愛卻要表示出來。她就這么周到又細膩對待一雙兒女。
我們關注孩子的焦點,多半集中在學習知識層面,想當然的認為大張旗鼓學知識是正事,至于健康,心理方面會無師自通,不必大動干戈。事實上呢。
本學期開學,孩子突然有些逆反,居然說他厭學了。起初以為是一時的情緒,后來發現小伙子好象有點動真格的意思。兒子從小學到初中成績優秀,懂事明理,我一直是引以為傲的,突然一反常態我還真的很震驚。后來請教專家咨詢,說是青春期癥狀明顯,問題都是以前積累的,根源在大人身上,讓我們多關注。于是開始有意關注青春期的問題,這一關注不要緊,身邊例子有很多,而且情況嚴重。A家孩子讀初三,因為爸爸的一句嚴厲批評的話,從此勢不兩立,甚至揚言看到爸爸就想跳樓。家長驚恐萬分,趕緊找教育專業機構,飛到外省追隨大師,大人聽講座,孩子參加封閉培訓。兩次下來,一切如常,成績依然名列前茅,和爸爸關系也鐵的不行,據說一回家書包一扔說,爸爸咱們下盤棋吧。可見心情不錯,吃嘛嘛香。
很是慶幸,兒子逆反情緒來得及時,讓我這當媽的痛定思痛深刻反醒,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過失。我承認,之前的教育貌似面面俱到,實則漏洞百出,死角太多。過去的回不去,未來還在手中,最近開始一點一滴學習,讀青春期教育及心理學書籍,聽實體講座微講座。最可貴的是從行動上洗心革面重新做媽。
只有改變,才有出路,因為“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