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事情真的很多。
白天工作要培訓6個小時,中午的時間要做畢業生專刊,要寫分年級教育體系;晚上要處理社群的整體搭建、個別咨詢、情感支持,還要處理突發的小狀況,活動各方的反復確認,合作方的維系……
做完這些就沒有心力再做其他,只能看看書,恢復一些能量,然后睡一下,期待早上早點來,因為早上要搭日語課程的七條線。
晚上舍不得睡,早上想快點醒。
早上翻看得到,尋找今天該聽點什么,最近越發覺得得到于我,就好像半導體收音機于我爸,每天總要聽一聽,期待里面的內容能醍醐灌頂。
古典老師的專欄總是讓人欲罷不能,我今天聽的是如何辨別事實與真相,因為最近時常受到事實與真相的困惑,看著標題就忍不住點了進來。
判斷一件事到底是事實還是真相,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更要從對方的角度、從第三方的角度、從這個領域高手的角度去看問題。
我聽到這暫停了一下,聯系自己最近一直在困惑的事,問了自己,我看到的到底是事實還是真相呢?
我肯定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待了這個問題,跟對方也有溝通,事件發生后有來自第三方的反饋,也去請教了這個領域比我更有經驗的人……這一切都最終落到了一個結果,目前的做法沒有錯。
真相就好像是鉆石,而事實只是其中的一面,如果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面,就會忽略鉆石結構的真相,這樣真的很可惜。
早上看到一個做事很出色的人發布了一條自己做事經驗分享的朋友圈,他說:
做事的簡單道理是:目的、策略、計劃、執行、總結和優化。缺一不可,也定不能亂了次序。擁有這樣意識,并能照此嚴格的執行,也就是我們說的刻意練習,是可謂之成事者。
現實中總是有很多人為了做事而去做事,忽略了前面的目的、策略、計劃,所以做出來的事看起來很草率,也不能稱之為成事者。
他又補充說:
現實中比較多的情況是:為了做事而做事,陷入事務的泥潭里;做事一定要先設立目標,但大部分只看的到一個目的,看不清藏在背后還有二級目的、三級目的...;策略是最關鍵也最為難的部分,大多數時候其實是這點沒做好。
目標分級不明確,策略最難制定,這些在最近的事中也都深有體會。
做事做的久了就需要停下來想想自己的目標和策略,問問自己的初心,修正一下自己選擇的路徑是否正確。
要有風風火火做事的時候,也要有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時刻。
關注自己而不是他人,不建立比較心。物質上的攀比是比較心,精神上的攀比同樣也是,而且并不比物質的高尚。只要有比較心都是不自信的表現。
在看到其他人擁有月入10萬、日入20萬、一夜成名、粉絲成群的時候,我們應該給予最最美好的祝福,最最真誠的贊美,然后,會回來靜靜地做自己。
在世間繁華中,在世俗的紛亂中,找到自己最安靜的那片土地,慢慢經營自己的小事業,保持自己的初心,從開始到最后。
所以呢,也是時候站在未來的角度去看看自己正在做的事,問問自己的內心了。事情總是這么多,總是這么忙,到底哪些是我想要的,哪些人和事是在無意義的消耗我的精力,拒絕無用信息和無用社交,靜靜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