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歌是北宋詩人王安石的作品,描寫的是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多年前的北宋如此,多年后的現在也是如此。
春節的前一天,是除夕,意在除舊迎新的一天,人們的重視程度不比春節差。
我家的習俗,除夕上午要掃院子,貼春聯,中午要吃長長的臊子面,意在今年和和順順的過完,明年一年也是和和順順。吃完飯要去祠堂給老祖宗磕頭送食物。下午家家戶戶都是叮叮當當的剁陷兒聲。據說,剁陷兒就是剁邪祟,所以,誰家剁陷兒的聲音最響,明年一年家里就最安穩。剁好陷兒,該和面了,和面是一道重要工序,直接影響了第二天餃子的質量,所以,這個活是一定要由媽媽來做的。
農村的晚上吃過飯就是八點了,所以,重頭戲開始了。那就是春晚。包餃子,看春晚,守歲,成了我有記憶以來來除夕不變的內容。以前姐姐們都沒嫁出去的時候,一家七八口人坐在炕上包餃子看春晚是最幸福的時刻。
現在姐她們都出嫁了,陪爸媽守歲包餃子的人也只剩下了我一個,越來越孤單,而我不知道,比我孤單的人大有人在。
2016年2月8日是農歷猴年春節,是他在部隊的第三個春節,是我陪他的第一個。
我從來不了解部隊的春節,我好奇在部隊過年是什么樣子。他告訴我部隊春節也會包餃子,也會有煙火,也會貼春聯,還會買一些吉祥物。當然,最重要的,部隊也會和平時一樣,甚至說要比平時更嚴格,他們需要戰備。
我不知道什么是戰備,我只知道春節這個幾千年來的傳統節日應該好好過。他說部隊過年和家里過年一樣,我以為,他們會和我們一樣的。
2月7日,除夕。一整天我在忙。忙著掃院子貼春聯,按照家鄉的習俗做哨子面,下午去祠堂祭祖之后才算這一天基本忙完了。當然,重頭戲還沒還沒開始,那就是除夕晚上包餃子。他說也在忙的包餃子,他和我視頻的時候我看了他們的準備工作,他們分工明確,和面的剁陷兒的都在賣力的工作著。他說,他們都是去了部隊才學會了包餃子,而現在,每個人包餃子的技術已經爐火純青了,甚至超過了一些女孩子。晚上八點,我準時守在電視面前和爸媽看春晚包餃子,他告訴我他也在看春晚。因為不能視頻,所以我和他只能靠文字交流。
春晚的節目并沒有一點新意,年味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變淡。三個人的餃子并不多,9點的時候就包完了,我一邊和他聊天一邊打發時間。等到快要十二點我準備出去放鞭炮的時候他告訴我他要去站崗了!
他要去站崗了!
我驚呆了。
在我享受著春節的氛圍和家人其樂融融的守歲時,他不能回家陪父母不說,還要去瑟瑟冷風中站崗!
我不能理解,在我看來,春節這樣舉國歡慶的節日,之前應該讓他們休息休息,因為他們不能回家不能和親人團聚,已經很難過了,還要去站崗,有點太不人道了!
我問他大過年的站什么崗?他回到了我這樣一句話:“軍人的世界,只有打仗和準備打仗,沒有其他時候!就算是春節,也得站崗??!”
軍人的世界,只有打仗和準備打仗。
以前他要跟我說這樣的話,我肯定會說他裝X,要不就是在部隊待傻了。
可是,那天晚上我聽到那句話,瞬間就熱淚盈眶。
我忽然發現,我的他在那一刻,是個英雄。而且,不止他一個,和他一樣穿了那身軍裝的兵,都是英雄!
在別人眼里,他們只是個當兵的,在我眼里,他們都是英雄。
以前每年春節晚會都會有記者走基層,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去基層連隊采訪官兵,那個時候他們說奉獻,我不懂。可是,當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就明白了什么叫軍人的奉獻。
《真正男子漢》里姜偉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家不圓萬家圓”。軍人也有家,他們舍小家是為了大家,他們一家不圓是為了更多家圓。
新年的第一班崗,凌晨12點,軍營外面的我和很多人一樣,聽著外面爆竹聲聲,看著電視里的春晚,陪在我旁邊的是我最愛的爸爸媽媽。然而,萬家燈火時,有這樣一群人,冒著嚴寒,收起了思念家鄉想念父母的小情愫,懷揣著保家衛國服務人民的使命和責任,正在軍營里面緊握著手里的鋼槍站崗。
春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是萬家燈火徹夜亮的繁華,而在繁榮背后,是一個個中國軍人犧牲小我成全大我舍小家為大家的付出!
祖國的南海上,守島的海軍們也在大年夜站崗;祖國的邊防哨所,神仙灣,紅其拉甫…這些很少有人知道的地方,哨所的戰士們也在堅持站崗;他們,在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
一家不圓萬家圓。
凌晨00:00,迎新的鐘聲敲響之后,他拿起鋼槍站在了他的崗位上,在他站崗后,我拿起手機發了這條朋友圈。
不希望得到什么,只是覺得他們不被忽略,更不該被希望。
萬家燈火團圓時,他在那里站崗。
渠藝
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