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這么大,是不是每個人懷有憧憬,是不是每個人都努力讓自己成長配得上這份憧憬呢?成長的方式有多種,想要獲得成長走出迷茫區,不得不去經歷 ?、體驗 、感知。在這個過程我們不能忘了學習,讀書、探索。
談讀書
不管文章還是書籍,既然能出現得到關注就一定有它的精華之所在。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在表達觀點、想法和解決方案,給自己新的視角,給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帶來更多啟示。一個人之所以成功,一定有成功者的思維、方法、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文字能讓靈魂得到安放的同時,讓凌亂的思維得到整理、指導。聰明的人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用巨人的方法來管理時間、工作是不是會讓生活富有規矩和條理感,從而更好的在一項技能上獲得突破呢?
不讀書,是人做的最錯的決定。
談實踐
成長伴隨著不同的階段。
幼年期:思想不成熟,基本所有的選擇都是被動選擇。
成年期:邁入社會,都免不了進去迷茫期,這段時間是最恐懼、焦慮的時期,也是思想成熟最重要的時期。
實踐期:工作、換工作成了大部分人的重要事情。有一部分人探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甚至終生奮斗的使命,還有一部分在繼續掙扎,一部分人選擇妥協,過著碌碌無為的生活。這是一個人邁向另一種生活最關鍵的抉擇期。
戰斗期:找到方向的人開啟奮斗模式,一個人的經歷和綜合素質直接決定未來能有多遠,成就多大的業績。人與人之間拉開距離的最關鍵時期。
人進入迷茫區是事物發展不可逃避的階段。但是如何從迷茫區走出來卻是人生中一個大的課題。
從迷茫區走出來需要一定的勇氣和決心,它也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經歷實踐出真知。同時在每一項實踐中給自己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去體驗,并不斷的問問內心的感受。
我喜歡這個工作嗎?
喜歡,為什么?
我可以從這個工作獲得什么?
能夠實現我的什么理想?
做好付出努力的決心了嗎?
我要怎么做才能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
.......
當你能確定問出這些為什么,有清晰答案,而且有決心或者已經在付出努力,并帶著不知從哪里來的源源不斷動力和喜悅感的時候。恭喜你,很大程度上講你已經從迷茫區走出來了。
還有一些人很難走出這個危險區域。你正在做的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歡的。往往在做這樣工作的時候會讓一個人麻木、焦慮、優柔寡斷......產生的都是影響發展的負面情緒。
這是一個二元對立的社會,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好與壞。在經歷一個不喜歡工作的時候,往往是對身體和意志考驗的關鍵時刻。閑暇之余,不要吝奢自己的休息時間,客觀的對目前的工作進行分析。我不喜歡,為什么,有沒有喜歡的地方,為什么,用身體和內心體驗、感知。不要因為身體勞累就說不喜歡,沒有任何一個工作不要付出巨大的體力和腦力。不喜歡就要給不喜歡的理由,通常不得低于3點(個人觀點)。這是一個不斷分析自我的過程,人處于迷茫期,多是自我缺乏認識的人。
記得,多給自己一點希望,讓自己活的積極一些。多去經歷,給自己成長的可能性。
我是一個大專畢業生,畢業后日復一日在這個領域工作,閑暇時間很多。但是,我明顯能感覺到節假日空閑時間的焦慮,恐懼。焦慮年紀輕輕浪費大量的時間在睡覺上,碌碌無為上。恐懼未來的我難道要一如既往的重復這樣的日子。真不敢想......
后來報了一個化妝培訓班,進入了不同的圈子,接觸到更多的老師和同學,尤其是老師。她們專注,有熱情,有夢想......帶來的都是始料未及的讓人沸騰的正能量。正是她們的正確引導,和新視角的沖擊讓我不斷的自我分析才得以認清自我,同時增加了對未知追求的勇氣。當然,真正克服恐懼除了老師的引導,還有平時不斷的看書讀文章帶來的內心富足,從而提高內在驅動力,同時不忘每天暗示鼓勵自己。
一個人自發性的行動力才是真正的能力來源。
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去讀書,去體驗不同的領域,同時接觸更多比自己優秀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經歷的都會成為自己邁向理想世界的墊腳石。世界很大,也很精彩,值得去冒險探求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