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完了父母愛情這部劇,劇情從四五十年代貫穿到90年代,有網友調侃說“這是一部祖孫三代”都可以追的劇,每一代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心不喚,物不至。——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抗美援朝一級戰斗英雄(江德福)與資本家小姐的情感故事,一個是胸無點墨,只會帶兵打仗的大老粗,一個是小資情調,受過高等教育,追求浪漫情懷的千金小姐。
極不和諧的兩個人,成了劇中最完美的一對,他們一生的感情生活讓江家的子女無不稱羨,也羨煞了屏幕前的觀眾。
全刷情中最有格局的人,結局都很好,沒有一個混得差的,因為他們都做了對的選擇。
你需要什么?你想得到什么?在機會面前你是否有縱身一躍的勇氣,有甘愿付出代價,承擔后果的決心擔當。
安家大哥,安泰:出身富裕家庭,受過良好教育,有格局,有遠見,能伸能屈,在父母不在世,能護得安家周全,但在那個年代,有身份“成見”,出生資產階級的人,是不受待見的。
安泰,能懂得順勢而為,不與時代潮流對抗,夾緊尾巴低調做人,在小妹安杰的婚事上,安家大哥是主心骨,是助推的,一開始 ,安家小姐安杰,是看不上大老粗江德福的。
安泰語重心長的開導妹妹,說“一個鄉下大老粗,沒有背景靠山,沒有文化,卻能留在高級軍官炮校進修,前途肯定是不可限量的,歷史上的草根皇帝比比皆是,很多都是出身于市井平民草寇,這個江德福就類似于這樣的人”……
正是哥哥的這番話,讓安杰也有幾分動了心思,如果沒有哥哥的遠見,格局,僅僅只是看到眼前的江德福,沒有文化是鄉巴佬,拒絕了這門親事,那也就沒有安家的歲月靜好了。
江德福:雖然沒有受過良好教育,沒文化不代表沒有才能,他看上安家小姐安杰,不僅僅是容貌優于平常女子,更是看上的是大家閨秀的那份氣質,不是沒有見過世面的鄉下女子能比的,江德福也是比較有遠見,和眼光的。
在炮校進修結束,把自己可以留校的名額讓給了戰友(老丁),自己卻選擇了去艱苦地區任職,一開始妻子還不能理解丈夫,明明可以留在城市工作,為什么要跑到艱苦的地區。
這是江德福的遠見和格局,首先他不擅長舞文弄墨,留在學校對他沒有多大發展,戰友老丁比他文化水平高,這個職位更適合老丁,何不成人之美。
他擅長帶兵打仗,排兵布陣,不如去艱苦的地方,鎮守邊界海防,奮斗一番作為。
而且留在城市是非之地,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閉世要好一些,遠離紛爭禍端。
時間證明,江得福的選擇是對的 ,從江團長上升到了守備區司令,如果沒有因妻子的出身拖累,那上升的可不是這個速度。
而江德福并沒有因為這件事情介懷,因為這是他的選擇,顧此失彼嘛,你選擇了什么,肯定也要失去一些什么,關鍵是自己要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江德福是清醒明白的,找什么樣的人做妻子,是他一生的幸福,甚至關乎到子孫后代的昌盛。
這一點上,江德福不像老丁瞻前顧后,江德福當初為了娶安杰,冒著丟掉軍人的身份,有縱身一躍的勇氣,大不了,回老家種地當個農民,有膽識,有勇氣,有擔當。
而老丁最大的心愿就是找一個有知識有文化人做老婆,他的結發妻子是農村父母包辦,大字不識一個,言行粗鄙的鄉下女人,老丁一直不滿自己的妻子,羨慕著江德福的婚姻。
在老丁結發妻子去世時,老丁剛好有了這個改命機會,而葛老師的出現,剛好就符合老丁所有的想象,有知識,有文化,知書達理。
但同樣面對結婚對象的“出身”問題時,老丁沒有像江德福一樣,有縱身一躍的勇氣,沒有膽識,沒有豁出去的決心,不敢擔當,不敢取舍 。
以至最后也只好無奈認命,娶了最不想娶的,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村婦女(德華),還是那句話,關鍵自己要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安杰:出生富裕家庭,資本家大小姐,受過良好教育,有眼光,有遠見,有格局 ,要不然,司令太太跟她也沒什么關系。
更關鍵的是,她在為自己子女教養 ,及婚戀的遠見上,以及對娘家子侄的前途安排,以及對丈夫仕途的賢內助,識大體上,更是一般女人遠不能及的。
江德福當初不顧一切,娶得資本家大小姐,這個選擇是對的,就連老丁到最后也稱贊,江德福這老婆算是娶對了,語氣中透露了幾分羨慕,嫉妒,也有幾分對自己的無奈。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在機會面前,是否敢做選擇,敢于取舍,是否有縱身一躍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