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寫作,但不知道怎么寫?
聽了很多分享課,但是自己寫時還是不知如何下筆?
讀了許多教程書,卻覺得水土不服,能用得上的內容不多?
我們需要更接地氣、更適合自己、隨時都能重溫的寫作干貨。
簡書的很多同學都非常喜歡看“談寫作”專題,可能在這里分享寫作經驗的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大作家大文豪,而是相對來說,離大家并不那么遙遠的普通人中的佼佼者吧,最重要的是,這些寫作高手和我們經歷更接近,遇到的問題更相似,所以提供的解決辦法也更實用。
簡書推出的《愛上寫作——遇見更好的自己》就是一本由29位普通人中的寫作高手,寫給新手看的教程匯編。書中內容精選自“談寫作”專題,作者王小麥、升騰的信徒都是簡書小伙伴們看著成功、成神的同學,還有短篇小說專題主編梅珈瑞、連載小說專題主編一鳴也是大家的老熟人,所以讀來倍覺親切。
翻開這本書,就象進入了一個寫作小組,組里29位高手陪著1位寫作新人成長,高手們毫不吝嗇將自己的心得傾囊相授,不僅講“術”,還講“道”,連寫作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都講到了,所以讀的過程中,內心不停OS:這不是說的我嗎?媽呀,這正是我需要的呢!原來有這么好的辦法啊……
那么閑言少敘,下面就進入這個溫馨有愛的寫作小組里感受感受吧。
寫作中找不到靈感?總是關注閱讀量和粉絲數?堅持了一段時間感覺很迷惘,不知道為什么而寫?很焦慮啊有木有?這些問題你有、我有、全都有哇。怎么破?
書中第一塊《寫作并不難——情懷激勵篇》,就是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形象點說,就是來給新手做好思想工作滴。思想通了,行動就順了嘛。
這一塊里,“木華益”同學講了不再焦慮的“心法”“實操”和“實驗剖析”,一步步教大家擺脫焦慮。
“Sam的思考空間”同學提出堅持寫作“六大無法拒絕的理由”,比如提升思維邏輯、讓知識顯性化、學會科學利用時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條條都很誘人,感覺寫作比傳銷還厲害啊。
“Josie喬”和“程子說”同學的生活都因為寫作發生了很多變化,加入線下讀書會、成為簡書簽約作家、參加線下分享、出書,新的生活圈子,給人生帶來許多新的樂趣。讓人看得很是眼饞,真希望自己也能通過寫作一點點改變單調的生活。
“王小麥”同學說,寫作應該追求好玩兒,才能保持自我,寫自己想寫的,自嗨成功了,再加上一些文學素養,嗨起別人也是容易的事。最不好的就是自己還沒嗨起來,倒只想著嗨別人了。
嗯,說的就是這個理兒。讀到這里,感覺焦慮輕多了呢。
“林雪原”同學則說得比較玄乎,他認為寫作有三重境界,一是見自己,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寫,知道自己在寫什么;二是見天地,跳出狹隘,看見更廣闊的世界;三是見眾生,寫民間疾苦、世間困惑,通過寫作反哺、啟發讀者,給讀者以共鳴和收獲。
這三重境界一出來,感覺我反正是永遠達不到了,又開始焦慮了。笑。
第二大塊是《寫作有法循——工具技能篇》。這一塊開始講方法。包括介紹參考書、如何讀書、如何思考、如何開始寫、如何遣詞造句,事無巨細,娓娓道來,小組里的同學們簡直都是知心大姐姐一樣有愛的存在啊。
比如講讀書,“芭蕉綠了”同學的三步讀書法我很喜歡。第一步是一段時間內只讀一本書,這本書不讀完不能開始第二本書的閱讀。以此保證對同一本書理解的連續性。第二步是讀書時做筆記,第三步是讀完了寫讀后感,這樣才算是讀完了一本書。
據說這是曾國藩的讀書法,梁實秋也有異曲同工的做法,就是“桌上永遠只放一本書”。
我就經常同時攤開好幾本書,東看看,西翻翻,結果一本也沒看明白,看來這個毛病得改了。
新手往往不知道寫什么?“王小麥”同學說可以記錄夢境、回憶過去、童年故事、將經驗轉化為體驗;“木小溪V”說可以寫身邊人的故事、寫干貨和經驗、書評影評、趣味分享,還可以自己給自己來個命題作文,寫三題故事、同人創作、特定框架寫作。
看到這里,是不是感覺可以寫的東西好多啊。
“焱公子”同學還超耐心地舉了個粟子,從“我有一個腦洞”講起,一點點充實進去事件、色彩、力量,把腦洞豐富成一個故事,說得特別詳細,詳細到有那種馬上要照著樣子來一篇的沖動。
我到簡書上找了一下,“梅拾瓔”同學的《把書讀透,把事想透,再寫好嗎?》這篇作品現在仍然免費可以讀,寫得有多苦口婆心,有多循循善誘,看過的同學們都知道,這里我就不細說了。
“菜花小姐姐”和“樹獺先生”很湊巧的都寫了自己的寫作經歷,特別是小姐姐講自己遇到的K姐姐,真是好人吶,接近兩小時,連口水都不喝,一氣教給小姐姐好多“獨門秘訣”,我讀的時候感覺好高深的樣子,需要多花點時間,好好揣摩揣摩。
后面的幾篇有點像專欄。比如“田寶談寫作”單講寫作中顏色的寫法;一鳴主編單講了對話和副詞的用法,里面知識點超密集,得好好反芻才行。
練習到有一定基礎后,就可以進入第三塊《寫作可以練——專項實操篇》了。
第三塊圍繞小說、散文、書評、劇本、詩歌等體裁的寫作開講。我讀下來,總的感覺就是實用、可操作性強。
我自己很喜歡小說,但往往虎頭蛇尾,經常不能把故事編完。讀一鳴在《我的長篇小說創作經驗》講到的方法,我覺得不僅對長篇小說有用,就是寫短篇也是很好的方法。
一鳴參考畫畫里先描出基本輪廓,再逐步完善的步驟,將小說寫作也當作一個逐級細分的過程,分成準備階段、創作階段和修改階段。在準備階段里為重要人物寫簡歷、用思維導圖為人物做總體設計、搜集相關專業知識;在創作階段寫故事大綱,以防故事崩壞,寫劇情前先寫劇情細綱,用最簡單直白的語言把劇情開端、發展、高潮、結尾寫出來,這樣可以避免正式寫的時候又惦記故事又得注意文筆;修改階段包括檢查劇情缺陷、修改文字。
我寫小說往往信馬由韁,非常依靠當時當地的感覺(好像很玄乎,其實我也沒什么感覺啦)。一鳴的做法看起來就靠譜多了,以后一定要試一試。
這一塊里還有很多小技巧,比如加入一些和文章本身關聯不強的文字,讓小說看起來“高級”,通過背字典中帶“提手旁”“手字旁”“足字旁”的字,針對性地提高動詞儲備;在劇情平緩的內容中,加入金句,讓讀者眼前一亮;句號比逗號有用,感嘆號、問號比省略號有用;形容詞訓練、綜合訓練、譯景訓練等等,都是實操性非常強的方法。
其實對于眾多寫作新手來說,在寫作過程中,隨時都可能遇到各種問題,好幾個問題還可能同時出現。所以,在寫作過程中我們真的很需要有個支持小組,當困惑、沮喪、懈怠、犯錯時,聽聽同伴講自己的經驗,給予安慰、鼓勵,給我們支招,讓我們積蓄勇氣、補充技能,才能重新出發——這就是簡書推出《愛上寫作——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