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社第174社:歌頌勞動人民。
體裁不限。
詩魁:房謀杜斷。副魁:墨言之
A
七絕 賣魚佬
刀精眼準心如秤,剖肚削鱗手不停。
起早笑迎池水月,歸家樂帶滿身腥。
——珠江潮平
B
七古·農父
一斗煩緒一縷煙,一雙粗繭未閑田。
一壺苦累一濁酒,一場好夢化愁眠。
最惜春光勤事理,錯把田壟犁額間。
總盼秋時得籍慰,誤使寒霜染須髯。
餐餐皆有親滴汗,執筆侍貴方覺慚。
紙如白雪難落墨,恍見父淚對風干。
——房謀杜斷
C
五律 無題 (新韻)
菽麥山南種,黍禾遠水澆。
雨集憂撿穗,風密患扶苗。
盛夏炎難耐,寒冬冷苦熬。
良田三四畝,半世盡操勞。
——小李杜
D
五絕·致環衛工人(新韻)
風起飛殘葉,披星待月明。
紅塵消不凈,且憩飲茶清。
——嬋衣
E
文賦《小姑辨嫂》
兩小姑辨嫂:一妹云:‘’祖輩姓李,古以淑良為訓。李家子多業旺,男才女麗。父輩長子其父所生二男三女,一男娶妻張氏,其品貌端莊,勤儉持家,雖讀書不多,言傳身教為后人之范;另一男與杜女結緣,婚生愛慕治家有道……‘’
? ? ?正言詞洋溢,忽聞二姐言道:‘’三妹休美言誠服,世偉敬然凡多,哥嫂絕非圣賢,也有常人之苦惱愁事,有道云善愿天佑之。故,妯娌和睦,婆媳安逸之娘家所幸也‘’
? ? ? ?兩姐妹正群里傳交,忽聞二姐丈閑來吟詩賦之:
當節趕到妻家門,遠聽余音閑喧天。
見妹揚眉她哥嫂,年前哥嫂打工遙。
妹妹笑曰:
國民富裕今榮耀,哥嫂響應趕熱潮。
普眾勤勞如哥嫂,寫滿中國朝代嬌。
二姐云:
抬頭不見牛郎揮,只見他姑凡間隨。
兩嫂群發偷歡醉,撲撲翅膀地下追。
二姐丈聞:
賢妻自幼文言妙,巧贊娘媳問笑容。
你若天天吟宋謠,夫將日日近唐朝。
眾人正云起,不料有廝跑來:眾姐妹尋聲回看,原是大姐之女苗兒,其二姨丈笑曰:苗兒所為何事趕來?苗兒掩面偷笑,眾不知其意,笑曰:‘’甥女無事即退,休擾大人之由。‘’
? ? ? ? 苗兒柳眉倒豎,言詞有力,不愧當代女紅:剛聞前輩談及兩位舅母,苗兒已知不才。然,舅母妯娌二人,賢良淑德,知書達理。故,斗膽與長輩們直書胸意。
舅母者,吾舅父之妻也,自記事之初,敬為女之典范。苗兒此生有幸,得遇二位舅母,必思之效仿,望能及二位舅母萬分之一。
興盛至此,作賦以記之!眾人聞言 ,嘩然!
——使然
F
五律·晨遇農夫閑白(蜂腰體)【平水韻】
晨林值農叟,華發掛鐮鉤。
阿伯朝何去?春田早上牛。
鋤禾青浦嶺,種豆白河洲。
荏苒又一載,苗黃來賞秋?
——靜坐的行者
G
【七律*古賢農】(平水韻)
足蒸炙土汗蒸餐,墨點勤心粒點盤。
繁苦難描農四季,驕奢易腐爾三觀。
應懷黍谷真家事,勿效勾欄腐自端。
堯舜先從耕牧起,炎黃后自壟中鼾。
——東籬把盞
H
七律 勞動節詠勞動二題
七律 詠環衛工(其一)
風吹鬢散背微駝,左手扶笤右手撮。
履蹈夏冬街道口,身防昏曉喇叭車。
澄清世上雞毛事,唱響民間國際歌。
淺利浮名今可掃,收來流水落花多。
(中華新韻,七律平起首句押韻 )
七律 自詠(其二)
夢共詩章俱不能,生涯并付減加乘。
財門清白算盤手,陋舍幽香雪案燈。
柴米油鹽多寫意,琴棋書畫盡呼朋。
知行自是神仙事,直上云霄最頂層。
(平水韻,七律仄起首句押韻 )
——墨言之
J
五絕?年關
日暮千幢暗,年根萬白條。
倚門翹首盼,雨雪復瀟瀟。
--Pengzhenguang
K
五律.農民工
高樓幾年月? 回首算晨昏。
泥汗蒸炎日,塵灰漬食盆。
霓虹初照眼,鄉思欲銷魂。
卻恨欠薪久,何顏向老親?
——飄然客
以下為評審作品,不參評和投票
夜市婦
暖睡榻中夜難眠,腹饑輾轉懶推軒。
探窗風疾狼猿吼,長街賴冷星點煙。
抬眼霜月掛高閣,俯耳醉漢罵路邊。
扎鞋甕衣出門去,圍脖戴帽三更半。
一車雙爐兩母女,三桌九凳一醉漢。
女在燈下爐邊盹,母在灶前爐上燒。
冰凍檻水似鋼刀,風卷路穢如飛茅。
女見客來揉眼問,母撈霄饈與客笑。
爐邊女兒尚年幼,棉鞋暖褲羽絨襖。
灶前母親已更年,皴手煙顏發稀絳。
醉漢扔錢蹣跚去,我入寒座慰饑腸。
昏燈微照氣升沖,陋蓬鉆風催食涼。
我曰時已入三更,客稀夜冷且收場。
婦言家中無收入,全憑夜市補家常。
老媼拾荒城郊下,夫殘長臥孤榻上。
大女十五學堂中,二子十一亦學堂。
幺女六歲未入學,與母夜里做幫忙。
白日衙差官法嚴,兩度驅來一度搶。
夜里推車賣宵食,縱使客少人不慌。
本來夜市二更收,獨留四更為多償。
婦說此言顏帶笑,我聽婦言淚暗傷。
——長安舊人
靜坐的行者點評
A
七絕 ?賣魚佬
刀精眼準心如秤,剖肚削鱗手不停。
起早笑迎池水月,歸家樂帶滿身腥。
這首七絕押中華新韻,格律正確。詩描述的是一個市場上的賣魚佬,從詩里的描述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業務熟練的老賣魚翁。詩的前兩句著重描述賣魚的過程,描述的很形象。詩的后兩句寫賣魚佬的辛苦,早出晚歸,但是他是幸福的,因為他的辛勤勞動給他的家庭帶來的歡樂。本詩結構安排比較合理,有描寫也有贊美,不過句子需要錘煉。
G
【七律*古賢農】(平水韻)
足蒸炙土汗蒸餐,墨點勤心粒點盤。
繁苦難描農四季,驕奢易腐爾三觀。
應懷黍谷真家事,勿效勾欄腐自端。
堯舜先從耕牧起,炎黃后自壟中鼾。
這首七律沒有格律問題,先贊一個。這首詩通篇為議論,但是結構安排不合理,議論應該由淺入深,最后作結,這首詩前三聯沒有層次上的變化,最后一聯也不是結,所以感覺作者的話沒有說完。其次是句子需要錘煉。
H
七律 勞動節詠勞動二題
七律 詠環衛工(其一)
風吹鬢散背微駝,左手扶笤右手撮。
履蹈夏冬街道口,身防昏曉喇叭車。
澄清世上雞毛事,唱響民間國際歌。
淺利浮名今可掃,收來流水落花多。
(中華新韻,七律平起首句押韻 )
這首作品詞工律整,一首七律中的佳作。這首詩的頸聯和尾聯特別出彩“澄清世上雞毛事,唱響民間國際歌。淺利浮名今可掃,收來流水落花多。”詩也寫的通俗易懂,給個大大的贊。
七律 自詠(其二)
夢共詩章俱不能,生涯并付減加乘。
財門清白算盤手,陋舍幽香雪案燈。
柴米油鹽多寫意,琴棋書畫盡呼朋。
知行自是神仙事,直上云霄最頂層。
(平水韻,七律仄起首句押韻 )
這首詩作者描述的是自已,從首聯可以讀出來作者是一個愛好詩詞的財務工作人員。頷聯寫作者的品格,清清白白,勤勤懇懇。頸聯寫作者的生活,可以看出來作者是一個很豁達的人。尾聯也是全詩最出彩的一聯,"知行自是神仙事,直上云霄最頂層。"寫的是豪氣干云。
子丘點評
C
五律 無題 (新韻)
菽麥山南種,黍禾遠水澆。
雨集憂撿穗,風密患扶苗。
盛夏炎難耐,寒冬冷苦熬。
良田三四畝,半世盡操勞。
【子丘點評】這首詩整體寫的不錯,格律基本沒什么問題,用的是中華新韻。但是,第二句犯了孤平,即【仄平仄仄平】(本格是平平仄仄平)。整首詩將農民艱辛表達的很不錯,切合題意。再有一個小小的建議,首句和第二句的首字,菽和黍讀音都是shu,閱讀起來不太好,建議今后除了考慮平仄外,還應該讀幾遍體會語感,即使平仄沒問題,但是讀者不順口的話,還是建議修改。
F
五律·晨遇農夫閑白(蜂腰體)【平水韻】
晨林值農叟,華發掛鐮鉤。
阿伯朝何去?春田早上牛。
鋤禾青浦嶺,種豆白河洲。
荏苒又一載,苗黃來賞秋?
【子丘點評】這首詩的作者,是高手。詩意大家都明白,為何說是格律高手,理由有幾點:
1、首句,本格是【平平平仄仄】;但是作者這里用了自救,于是變成了【平平仄平仄】,3、4字平仄對調。
2、尾聯,本格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但是作者這里用了對句拗救,變成了【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出句第4字本平而仄,對句就用第3字本仄而平,來對句拗救。但是作者這里尾聯出句,全部是仄字,是否可行,還需商榷。不過,我個人觀點,可以將又,改為將。
3、這里作者有幾處入聲字,需要初學者注意,比如值、發、伯,都是仄聲。
4、關于蜂腰體。注意看的朋友會發現頷聯【阿伯朝何去?春田早上牛。】不對仗。不是說律詩的中間兩聯都要對仗嗎?如果作者用了蜂腰體,就可以不要求對仗。【頷聯意貫首聯,沒有對仗,及至頸聯才對仗分明。這種首聯、頸聯、尾聯都無對仗而只有頸聯對仗的詩,即為“蜂腰體”,或謂之“蜂腰格”。】只需要第三聯對仗,而第二聯是意思連貫的兩句,可以不對仗,稱為【蜂腰體】。但是,我不建議初學者,用這種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