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父母不讓孩子回家過節,其實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孩子成家了,有自己的小家庭需要去照顧,去負責,去團聚,去相守圓滿。
所以當姐姐從遙遠的外地打電話給媽媽,說她要回家過中秋節時,半年多沒見的媽媽沒有像往常她要回來時那樣雀躍激動,反而是全身的神經末梢立刻伸張出去,敏感地搜索著什么。
“這是什么話?中秋節就得和你的老公一起過,或者你倆回老家一起過啊!”
“要不你們兩個一起回我這過節好了。”
“不過人家那邊是獨生子,和咱家不一樣,你們要不回去,你公婆得多失落啊!”
“你又不是小孩子了,都嫁人了,不能這樣任性了……”
“什么?你倆各回各家?這是鬧矛盾了嗎?”
“你倆好好給我在一塊過節!”
……
媽最后斬釘截鐵地終止了通話。
姐姐的想法很簡單,好久沒回自己娘家過年了,很想回來一趟,看看父母,看看弟弟妹妹們。可是姐夫也不能拋下孤獨的老人,那么就各自回家陪陪家人好了,反正他們兩個在一起的時間也足夠久的,不差這過節的三兩天。
小兩口的算盤打得很好,這樣就能夠彼此陪伴家人,不會厚此薄彼。
可我媽依然是把中秋節當作一個隆重的全家團圓的大日子,這一點,從我們記事以來從未改變。
而我們那里,女兒出嫁總是規矩多多,有的節日不能回娘家,有的節日必須回婆家,總之是傳統地很。
我媽從不是個迷信傳統的人,但是她的邏輯觀念里,女兒嫁人了就得跟著人家好好過日子,尊重對方,并且待之以禮。
像這種團圓的日子,老人們在家盼著兒子兒媳回家過節,而我姐卻想屁顛屁顛回自己娘家,在我媽來看就是不懂事,就是不體諒人家,且不給我姐夫面子。
二
媽以前也并不總是這樣。
她也總希望我們能夠多在家里,即使忙碌著做飯,即使姐弟三個忙著吵啊鬧啊,她也樂此不疲。
那時候每逢過節我都會很為難。
一邊是把我從不到一個月照顧到十幾歲的爺爺奶奶,一邊是很少一起生活的爸爸媽媽。他們總是同時做好跟我一起過節的準備。
從情感上來說,我更想陪伴爺爺奶奶,他們年齡大了,我甚至一想到他們孤獨的兩個老人在初秋冷寂的屋子里,爺爺靜靜地喝口悶酒,奶奶嘮嘮叨叨地在月下擺滿一桌好吃的迎接月亮,眼里心里就滿是辛辣酸楚的味道。
可是媽媽不替我做決定。
她總是默默準備好我在她這里過節的準備,吃的東西,喝的飲料等等。看著她的忙碌,我知道她心里也有隱隱的期盼,卻不忍問出口。
我總是在爺爺家磨蹭啊磨蹭,或者幫著爺爺奶奶給各家各戶送節日禮物,一直磨蹭到太陽快落山了,然后不得不告訴媽媽,時間有點晚了,我就陪爺爺奶奶過節好了。
第二天,回去看到媽媽,往往就是她一直嘮叨:“這個他們昨晚都吃了,給你留的。這個也是……”順便叮囑弟弟不要偷吃我的那份。
每一個父母,都有自己的私心,希望孩子在自己眼前,希望和孩子一起過幸福的時光。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從未改變。
如果不能這樣做,那份割舍往往連皮帶肉硬生生地撕開,心里的難受只有自己能懂。父母的愛,就是在這一次次地撕裂中,成就了獨立而自由的我們。
三
小時候最歡心的就是爸爸媽媽領著姐姐弟弟一起回來和我們過節。
中秋節的前幾天,我們就會把成箱的月餅分裝成很多小包,還有水果,白酒等等。
然后我和姐姐提著東西撒歡地沖向各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家。
因為姐姐很少回來,所以總是我打頭陣。
我知曉每家每戶的主要人物,以及可能會在那的人,如何稱呼他們;我知道哪家養著狗哪家養著貓,狗一般拴在哪個位置繩子多長是否兇猛;還知道哪家孩子搗亂可能會有惡作劇,甚至也知道哪家的老奶奶最慈祥,見到我肯定送我糖果吃……
偶爾會被熱情的大狗追著送出門外,我和姐姐手拉手一路逛奔,村里的小路上,傍晚暮靄下,我們迎著月亮的方向一起回家。
全家人一起圍著圓桌吃飯,月亮漸漸升起來,照著院子里祭拜用的小桌,上面擺滿了月餅、水果和各種點心,旁邊一爐香盈盈亮著,散發出寧靜而吉祥的味道。
我們曾有過這樣幸福而平和的時光,曾這樣在歲月的車輪碾壓過去時留下最美好的印記,所以當我們長大了,成家了,才知道怎么營造自己的小家,才知道怎么給自己的家人創造幸福。
四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初讀《目送》這一段經典名句,我就不喜歡。開始我以為是因為她寫得太冷峻而殘酷,后來才知道,恰恰是因為她寫得太真實,真實地讓我難以接受。
即使我知道這其中,父母子女之間依然會有很多溫馨的幸福的時刻,可是當孩子結婚了,有孩子了,我們漸漸老去了,當我們的生活與孩子的生活差距越來越大,共同語言越來越少,當我們的孩子漸漸強大起來,而我們漸漸衰老下去,我們真的沒有辦法追上去,哭著喊著挽留什么。
我們也只能希望,他能夠和自己的家人團聚美滿,他們的小家能夠幸福安康。
就像媽媽,即使每年和姐姐只能見一兩次面,可這唯一的機會,她也會讓給姐姐的公婆,她不想做自私的媽媽,也不想姐姐做自私的兒媳。她所希望的就是能夠讓姐姐在她自己的小家里,過得順利如意,從容得體。
說她太封建也好,太傳統也好,媽媽不在乎。她說看多了那些因為娘家人婆家人的干涉而讓小兩口爭吵矛盾的家庭,她絕不會因為這點事情讓姐姐姐夫為難。她深深懂得,只要我們有了家庭,其他的因素,哪怕是父母,也要去尊重和成全我們的家庭。
五
也許是有了媽媽這份寬闊而隨緣的心,我們往往在婆家也會生活得很安心,和老公一起處理事情也比較簡單。我們會在節日前拖家帶口拿著禮物去和爸爸媽媽團聚,去看望該看望的人,然后在自己的家庭里等待節日的到來。而姐姐也決定再找其他的假期回來看望我們。
現在想來,能彼此陪伴能一起團圓的時候,一定用心去享受。
那么當有一天,我們不能并肩坐著等待圓月升起,我們想到彼此時也能感到心安幸福,也能守住此時此刻的圓滿,這就是團聚的意義吧。
當我們從一個圓上面脫離下來,再和相愛的另一半組成一個新的圓,我們也要學會在眷戀父母的同時,讓這個新的圓更完美,這就是團聚的傳承吧。
愿每個人都能與相守的人,團聚,幸福。
提前祝各位中秋快樂!
不求打賞,如果喜歡請點贊、關注或轉發,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