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戰略是打出來的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湖畔大學授課時說:“戰略是打出來的,已經總結出來的戰略基本跟你沒什么關系。因為世界上聰明的人太多了,勤奮的人更多,既聰明又勤奮的人也不少?!?/p>
李翔:
想要照搬一套方法論和戰略,然后試圖取得成功,是一種典型的“懶人思維”。學習和了解其他公司、其他商業人物的戰略和方法論,目的應對是為了啟發自己,獲得參照,而不是原樣學習。
其道理是這樣的:借用對商品標品和非標品的分類,只要已經總結出來的經驗,都已經變成了標品,是可以復制和相對低成本獲得的;但是,每一次成功,一定都是非標品,是相對價格昂貴的。
小編語:
關于“戰略是打出來的,已經總結出來的戰略基本跟你沒什么關系”的觀點,小編又有話說了,你的戰略、方法和思維在定下來之前,最好的方法是先“百度一下”。
正如張勇所言,這個世界既聰明又勤奮的大有人在。但是,小編看到的是,正是基于張勇的相同的觀點,我相信”當你有一個讓你激動不已的想法、戰略和觀點的時候,你應該先查找下資料,了解下是否已經有人在做,他們做的怎么樣了,你是不是有更好的思路“。
所以,小編認為戰略是打出來的,但是不是“死板的打出來的”,也就是說,并不是“總結出來的戰略就不是你的了”,而是說,“你不能對總結出來的經驗照搬照抄”。
記得高中數學老師在我做題遇到問題,絞盡腦汁的時候,經常會跟我說一句話:
“既要埋頭苦干,也要抬頭看路”。
這個苦干是研究、是創造、是自我發揮;而抬頭看路,看的就是別人的經驗、教訓,就是學習的過程。
第二章:機器學習與傳統學習的最大區別
谷歌云首席科學家李飛飛1月14日在極客公園活動中,引用人工智能奠基人圖靈的話說:“要建造一個智能的機器,可能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最好的感官來提供給它,讓它能夠學習并且使用應用語言。”
智能的Machine,它需要兩個特別重要的元素:
1、感知。我們可以看人最大的感知系統是視覺,人還有其他的感知系統,機器也可以有其它的感知系統,但視覺是一個最大的感知系統。
2、對含義的理解和推斷。語言是人類最特別的一個能力,大多數人都會同意,動物是沒有這樣的能力的。
她說,機器學習與傳統學習的最大區別是:
“傳統的學習,是用人認識這個知識,然后再灌輸給它,讓機器學習,這就像Terry他們做的事情一樣。
機器學習是把認知知識這一層給省掉了,可以直接把數據放進學習組件,讓這個學習組件去學習一個知識,這個知識可以發揮作用?!?/p>
1月13日李飛飛正式入職谷歌云,在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終生教授,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之外,又多了一個谷歌首席科學家的身份。
小編語:
“……*&%*(……)*&%%¥……”
上面的這段,即不是錯別字也不是亂碼,只是為了表達下小編又一次看不懂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感受到:“雖然每一個字都認識,但是,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啥意思了”的狀態正在以加速度的方式越來越多的發生在我們身邊。
這本質是一件好事,因為這說明我們正在以極快的速度觸及我們的認知邊界;但是這同時也是一件及其讓人沮喪的事情,因為每每經歷如此場景,其過程都困難異常,而且總會讓我們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打擊。
因為,你看的清卻看不懂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多。
或許,這也可以算作是一種棘輪效應。
第三章:孫宏斌能給樂視帶來什么?
在1月17日的李翔商業內參里,李翔用一個期的篇幅幫我們分析了孫宏斌的這次對樂視的投資。由于篇幅角度,且部分內容解釋過多,小編決定以大綱的形式把這期內容做一個匯總。
李翔在開篇時,自問了一個問題:孫宏斌真的只是扮演一個財務投資者,還是能給樂視帶來更多的東西?
同時,他的答案是:后者更有可能。
原因如下:
第一,孫宏斌首先給樂視帶來的第一個東西,是錢。孫宏斌領銜的融創中國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在國內的各個行業進行投資,掌握著大筆的現金流。
第二、孫宏斌帶來的第二個東西,是制約。據財經報道說,為了保證在樂視的話語權,孫宏斌把樂視的章程都改了,重大決策,需要超過三分之二的董事表決有效。
第三、權利與責任也是對等的。所以,相比孫宏斌對樂視的種種限制,他必然也需要承擔起此前樂視眾多股東不必承擔的責任。他的入股,讓樂視得到一個真正愿意把樂視命運當做自己的事來看的大股東。
第四、孫宏斌給樂視帶來的第四件東西,是商業化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
第五、孫宏斌能帶來的第五個東西,是一些可能的業務協作。要知道孫宏斌主營業務是產業地產方面。即使不是樂視的股東,融創也可以為樂視汽車的園區提供幫助。
第六、圍繞“家庭”構建一個流量入口。融創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融創投資了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中介公司,鏈接。再加上家庭中的屏幕電視,其實,還是有一些想象空間的。
最后,李翔說:
不要別孫宏斌對賈躍亭情懷的贊美、他對樂視的閃電投資、以及他談到的很多事情時的輕描淡寫迷惑住。孫宏斌絕對是一個比很多人都知道什么時候該停止、什么事情值得冒險的人。
第四章:陸奇的工作方法和人生哲學
百度公司于1月17日上午對外正式宣布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擔任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負責產品、技術、銷售、營銷運營。
陸奇喜歡跟下屬說,大公司里有兩種人,一種人接到任務,30分鐘后跑過來,說這里有阻力,我該怎么辦?30分鐘之后,他又遇到阻力,又來尋求幫助。還有一種人,接到任務就埋頭去做,下個禮拜他就把這件事情做好了。你應該成為后一種。下次公司有重要的事一定會找這種人。
陸奇的座右銘是:做更多、知道更多、成就更多(do more、know more、be more)。
在雅虎工作時,他一天的日程是凌晨3點起床,查郵件,跑步6.5公里左右,然后去辦公室。不過,陸奇也說,不要學我,我只睡4個小時,那不是個好習慣。
陸奇有一個“要見的人“清單,在微軟工作時,每個月他都會去一趟硅谷,去見創業者和投資人。他認為”你身邊如果有非常偉大的人,將會非常受用?!耙约啊蹦愕玫焦ぷ?,并不是因為你的知識,而是因為你認識的人。
陸奇給出的人生建議是:
第一,“盡可能遠離舒適圈。因為一旦如此,你就可能陷入極度危險的狀態”;
第二,“人生不是線性的,不要以為一班車就能把你從現在的位置帶到你期望的位置?!?/p>
小編語:
乍一看又是一個典型的成功學和心靈雞湯。然而,有些時候確實是大道至簡,你不信的、你覺得是心靈雞湯的東西卻正在激勵著一些人前進、一些人成功;
當然還有更多的人是在門口徘徊、懷疑、然后無動于衷。
第五章:人類的教育顯然需要重啟了
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在微信朋友圈總結他在達沃斯參與的《金融時報》組織的小型討論,科技變革和人類應該如何應變:
A.人類的成長是金字塔形的,從底端不斷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被篩選,精英領導就是這么磨練挑選出來的。但人工智能取代的恰恰就是最底端的初級人才。取代之后,人類如何磨練成長篩選?
B.是政府還是企業有責任,在初級工作被取代時,依然擁有一個培訓機制,讓人繼續做已經被取代的工作,從中培養出高端深度精英人才?這種安排可以持續嗎?
C.大量中老年員工的工作被取代,重新培訓將會非常困難。可能唯一的希望是讓他們進入服務業。但他們會愿意嗎?
D.人類的教育明顯需要重啟,更多的時間放在讓人能夠成為:深度專家、博學之才、文藝藝術、服務業的人才;
E.我們需要教育,讓父母不要再要求孩子尋找安穩的工作,因為安穩的工作都會被機器取代;
F.人工智能取代的不僅是藍領工作者,也包括了部分今天最高端的人才。比如醫學領域,心理學家很難被取代,但初級的病理專家和放射科醫生有可能被取代。
小編語:
2016年年被稱為人工智能元年,期間一方面大部分人都在討論技術、追求技術,但是另一方面,我們確實看到的現實的場景:
2016年富士康在深圳用機器人取代掉了4000多人的一線操作工;
特斯拉在硅谷的生產車間已經完全實現了純機器人制造。
這些事情能給到我們的啟示是什么?或許可以用一個段子來形容:
“現在在公司的格子間里面哼哧哼哧做ppt的那些人,和當年踩著縫紉機的女工們,其實沒有本質區別。”
現在縫紉機已經被自動機器取代,而未來做PPT顯然是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那么,我們能怎么辦呢?
羅胖說,凡是通過訓練能夠掌握的技能類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能替代,我們可以做的是在領導力和創造力方面繼續努力,至少在可見的時間內,人工智能在主觀性方面是趕不上人類的。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了。
本期文章中關于機器學習與傳統學習的區別的部分需要深度思考,借助部分其他資料進行學習;與之相關的人類教育的重啟思維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