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比小姐,我覺得她是天使
說這話的人叫丹佛·摩爾,一個游民,犯過法,待過當時美國最黑暗險惡的安哥拉監獄,在遇見黛比之前無家可歸了多年。
01
十五六歲那年,丹佛去姨婆家的路上遇到一位白人小姐。
小姐的車出了故障,他紳士的停下來詢問是否要幫忙,小姐說是的。
他修車時,有三個白人青年從林子里騎馬出來,他們看到了丹佛,稱他為“黑鬼”。
“給你一個教訓,要你以后別再騷擾白人小姐?!?/p>
白人小姐只是立在一旁,沒有幫他解釋。
一個少年將繩索套上他的脖子,另一頭套在馬鞍上。
然后突然勒緊韁繩,騎著馬大笑著奔跑起來。
丹佛被拖在地上,灰塵刺激著他的眼睛,他的衣服甚至皮膚都已經撕開,少年沒有想停下來,仿佛要把他拖到死為止。
雖然后來丹佛被路過的朋友救下,但也是那件事教會他:走路時眼睛必須只盯著地,以免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02
丹佛小時候,佃農制還沒有被取消,莊園主擁有土地,他給佃農棉花種子、肥料、騾、幾件衣服,以及所有在一年內需要的東西。
只不過他不是真的給佃農,而是讓佃農在他自己的商店里賒賬。
等到采過棉花后,佃農去找莊園主結賬,可無論當年收成如何,佃農賺的錢永遠抵不過欠的錢,而他們因為不識字不會算,所以只能接著干下去。
接著干一輩子。
這樣的日子,丹佛過了二十七八年。
“我在農莊工作那么多年,主子從來沒有跟我說過有黑人學校我可以去讀,也沒說過我可以學一門手藝。他沒跟我說我可以從軍,慢慢升官,給自己轉點錢和贏得一些尊嚴。我不知道有二次世界大戰或者越戰。我也不知道全路易斯安那州的黑人多年來一直在爭取更好的待遇?!?/p>
但是丹佛知道外面還有其他地方,在他終于對這樣的日子失望透頂后,某一天,他走到鐵軌旁,等火車駛來的時候,一躍而上。
那時候的丹佛永遠也不會想到,他的人生將從跳上火車的那一刻,徹底扭轉。
03
之后的日子他當過游民,進過監獄,出來后繼續當游民。
直到他遇到了黛比小姐。
黛比是一位善良的白人女士,她不同于那些疏離的施善者,那些人只是在假日才來,永遠將自己擺的高高在上,不希望游民靠近他們,害怕被游民的生活方式影響,他們前往慈善機構不是出于真誠的愛,而僅僅是為了感恩自己的所得。
而黛比不是,她會熱情的跟每個人打招呼,詢問并記下當天那些游民的名字,晚上回家為他們祈禱。
黛比第一次見到丹佛時激動不已,她顫抖著聲音跟丈夫說,就是這個人。
來慈善機構之前黛比做了一個夢,夢里上帝告訴她,一個智者改變了城市。
而丹佛就是夢里的智者。
黛比的丈夫朗是一個靠著買賣畫作發家的百萬富豪,他對游民并沒有真切的愛與同情,他參與行善完全是為了讓妻子開心。
因此,他對妻子的話將信將疑。
而一開始的丹佛對這位白人小姐充滿警惕,他對黛比的問話不理不睬,還擺出嚇人的面孔,但這并沒有逼退黛比。
朗出于滿足妻子愿望的目的,開始注意并努力靠近丹佛,而他得到的自然也是丹佛的冷眼相對。
02
真誠是無法假裝的。
游民們慢慢的開始喜歡這個白人小姐,可黛比知道只有喜歡是不足以改變的,她的目標是改變生活、療愈心靈、讓破碎的男女重新加入整潔清醒的行列,搬去自己的地方,禮拜天和家人在公園度過。
于是她想出了“美容院之夜”,和朋友一起幫女性游民捉虱子、洗頭發、剪腳指甲,為她們徹底改變造型。
有些女性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想到從前還沒脫軌的日子,便開始嚎啕大哭。
之后她又想出“電影院之夜”,來參加的人一次比一次多。
第三個禮拜的周三,銀幕畫面沒了之后,這些歷盡滄桑的成年人沒有離去,而是開始哭泣。
哭意味著蛻變,意味著心靈的軟化,尊嚴的覺醒。
而造成蛻變的不是美容,不是電影,而是簡單的關懷。
這一切被丹佛看在眼里,也促使他慢慢的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他開始試著去接受這對夫妻的善意。
并且在黛比的努力下,丹佛和朗成為了好朋友
在這之后,朗讓丹佛見識了新世界,丹佛也用自己獨特的智慧震驚了朗。
04
“我知道上帝有他的計劃,帶走她是有理由的,但我還是不懂他為什么要終止這么美好的生命,讓世上繼續充斥罪犯和像我這樣,從來沒有對任何人做過什么好事的人?!?/p>
黛比小姐被查出患上癌癥,經過了十九個月的抗癌,最終還是遺憾辭世。
在黛比彌留之際,丹佛曾鑒定的許下諾言。
如果你放下火炬,我會接起來,讓你為游民的服務繼續下去。
黛比去世后,丹佛在葬禮上做了演講,感謝黛比賜予他的愛和溫暖。
無數人被感動,一對夫婦表示愿意蓋一座新的聯合福音慈善機構,并想替機構蓋一間新的禮拜堂,命名為“黛博拉霍爾紀念禮拜堂。”
06
這不是一本小說,而是一本比小說更像小說的真實故事。
作者是朗·霍爾和丹佛·摩爾,他們以自述的方式,將一個百萬富豪和一個無業游民的生活交織開來,兩條平行線因為黛比而有了交點,進而重合。
一個女人用愛改變了流浪漢的一生,感動了這座城市。
拋開上帝的旨意,我從中看到的是愛的力量。
愛可以創造奇跡,但前提是你足夠真誠。
倘若黛比如之前的志愿者一樣,定時過來,分發物品,然后轉頭離開。那么她只會成為無數施善者之一,而不會成為游民們感激的黛比小姐。
書的封面頁里有對丹佛摩爾的介紹。
2006年,為了表彰他為流浪漢庇護所付出的心力,當地居民將他譽為“年度慈善家?!?/b>
現在的丹佛是一名藝術家、公開演講者、流浪漢事物志愿者。
最終,他不負黛比所望,也未曾負自己的許諾。
首發于公眾號,轉載請私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