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閱讀》:擁有海量信息卻很焦慮,那是因為缺乏一種“深潛力”
在信息瞬息萬變的今天,各種公眾號,自媒體,電子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人們接觸信息的途徑越來越便捷,也越來越多樣。打開手機、網絡,各種吸引眼球的信息,撲面而來,人們應接不暇。我們接觸的信息越多,卻變得越來焦慮。實際上我們缺乏的是一種“深潛力”,讀書,就能教會我們掌握這種“深潛力”。那么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才能擁有這種“深潛力”?
《深閱讀》中,作者將人類的思想比作流淌在地層深處的純水,我們要想找到找到清流,就必須具備“深潛力”。這里所說的“深潛力”也就是一種迅速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只有把握了事物的本質我們才能把握真理,即隱藏在書背后的那些清流,而不會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深閱讀》的作者是齋藤孝,現為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為主要研究教育學、身體論、交流論。主要著作有《學會學習》《提問力》《規劃力》等作品。齋藤孝,對于讀書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在《深閱讀》中,齋藤孝寫了在信息爆炸時代讀書的意義,告訴讀者應該讀什么樣的書,并力薦了創新性的讀書方法。
對于讀了就忘,或者是讀了很多書,卻感覺依舊很焦慮的人來說,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讀書的問題癥結所在,對于那些不知道讀書什么書的人,你會在如何選書,讀什么書上獲得啟示,并且你會在《深閱讀》種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為什么還讀書?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很容易接觸到海量的信息。如果書讀得不夠,只依賴互聯網的話,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無法深入其中。
在今天,讀書在有些人眼中好像是過時了,其實不然,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讓自己的思想形成并繼續深入。讀書不只是單純的娛樂,也不僅是為了獲取信息,讀書能讓我們得到獨處的時間,也能深化思想,升華精神。
信息爆炸時代,如何選書?
所說的開卷有益,并不是說讀任何書都能受益。讀書是需要甄選的。齋藤孝認為的好書是有兩個簡單評價標準的。一個是易讀,一個是有內涵,換句話說,一本書里發人深省的部分越多,這本書就越有價值。書中還建議,如果從未閱讀過某領域的書,一開始以門檻較低的書為宜。選書可以參照行家推薦的書單,或者參考亞馬遜等網站上的評價。
?
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才能擁有“深潛力”?
01建議“自問自思”
有人可能讀了很多書,可是讀了就忘,讀完之后好像什么也沒留下。實際上,可能是在讀書的方法上出了問題,只知道,一味的接受吸收,缺少思考質疑。《深閱讀》的作者認為,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關注的持久力,更有利吸收書中的的內容。經過思考的知識,才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才有可能學以致用。
02 “輸出”使書成為自身血肉。
印南敦史在《快速閱讀術》中把讀書比作吸氣,一個人僅僅“吸氣”當然會憋悶難受,吸氣過度感到難受,呼出來就好了。這個比喻說明,不能一味的讀書,也要把讀的東西,輸出出去。輸入與輸出相結合,才能更好的吸收書中的內容為我所用。
有人讀了很多書,卻什么也記不住,實際上是吸收度不高。關于讀書,其實是存在標準的,《深閱讀》中認為,“能否把書的內容向別人講清楚”,是衡量的標準之一。如果把標準設定的寬一點的話,以“是否能把書中的內容用一兩分鐘的時間向別人講清楚。”
開始可以假定述說的對象,例如“我要把這段話講給某某聽”“這部分應該建議某某讀一讀”,通過想象具體場景,激發閱讀興趣。如果身邊沒有合適述說的對象,可以再博客、公眾號的等社交工具上寫寫。或者每讀一本書都可以寫一篇書評,也可以舉辦“讀書會”。大家共讀一本書,到讀書會當天,講解書中內容,交流討論
輸出閱讀,要滿足兩個要點:一講述時應該以自己的感性、體驗為主題,比如自己那些地方印象深,那些地方感興趣;二在說明是盡量引用書的部分內容。這樣讀后的記憶和印象就容易被喚醒。
通過“轉換閱讀”,將內容融入自身,將書中的內容和自己的經驗聯結起來。
03通過“據點閱讀”匯集知識
據點閱讀,就是一某本書為契機,拓寬讀書的廣度,好比先建一座大本營,然后收集與之相關聯的各種書的知識和信息。
我們可以針對某一主題一次性尋找多本書,這樣做能針對某一主題做到包羅性地了解。這些書相互關聯,就像蜘蛛結網一樣,形成一個解釋而又龐大的知識樹。這樣會讓你對該主題下的知識掌握的系統全面,同時有利于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深閱讀》中一些例子,比如,想了解《圣經》,可以先閱讀賽珍珠的《圣經故事》,這樣更容易理解。閱讀古典作品,如果讀不懂,可以從解讀書籍入手,然后再度讀著。
04 吐槽閱讀
所謂的吐槽閱讀,即使對書中的信息注意唱反調,例如“根本不是這樣的”“怎么可能呢”。這好比說相聲的捧哏和逗哏一樣,在愛著對方(書)、理解對方的同時,加以追問。在吐槽閱讀下,大腦除了記住書中的內容,還會記住當時的情緒,有利于記憶,吸收率會得到提高,也有利于你去思考,而不是被動吸收。
?05快速閱讀和跳讀結合
閱讀長篇小說,或是大部頭的實用類書籍時,有人可能就很難堅持到最后,即使是讀完了,因持續的時間太長,前面的也忘得差不多了,在這種情況下,可采用快速閱讀的方法。如果閱讀的事長篇小說的話,齋藤孝為認把握住最初登場的各人物之間的關系,可以略去情節描寫的部分,只讀對話部分,也能跟上主要情節。例如讀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一點點的去讀的話,要花很長時間,若是讀主人公安娜和丈夫,或是安娜和情人之間的交往場景,其他部分略去,會感到很有趣,能一口氣讀完。在一定意義上,讀完他們,也就相當讀完了整部小說。快速閱讀能讓你對讀書力充滿自信。跳讀能讓你對略去的部分進行補白,使想象禮變得豐富。
叔本華曾經說過:“光是不停讀書,過后卻不深入思考的話,絕大部分只會都會流逝,不會在精神中扎根。”《深閱讀》就是不僅告訴你如何讀書,也告訴你如何通過讀書獲得了“深潛力”。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當你擁有了“深潛力”,當你也就練就火眼金睛了一雙,在這個快捷的信息爆炸時代,尋找到寶貴的真理,擁有了迅速事物本質的能力,思想才有了深度,你讀過的書才會在你的精神中扎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