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趕到吉林外縣樺甸市,與首席架構師二期學員,神州地產的趙秀君兄交流。
作為傳統地產行業,目前都遇到了行業發展的瓶頸期,轉型與否,如何轉,變成了更多的地產人的心病。秀君兄高瞻遠矚,將國內一流的健康管理,康復,體檢,理療一體化的項目,率先引入了吉林省,并在樺甸市落戶,超前意識和思維,膽識值得學習。
養老地產,醫養結合等項目,目前是地產商所關注點最高的項目,而且國家有政策補貼,社會老齡化趨勢明顯,未來產業規模比較大。
針對養老相關產業的項目,通過與秀君兄交流,結合自己之前看到的項目,從眾籌的角度考慮,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項目投資回收慢
回報設計要放在第一位,消費眾籌與分紅結合的方式能夠被接受,還要考慮其他激勵方式。回報越多元化,針對性越強,潛在股東才會感興趣,否則,產品再好,沒有擊到股東的痛點,也沒有人會去投資。
項目前期投資大
主要是設備,人工,房租等成本,尤其是設備占較大的比重。設備建議考慮談判的方式,以設備占股份或者以租代售的方式,減少前期投資。
地產商一般都以自有房產做項目,能夠節省租金,這方面也要考慮在總投資中,為盈利核算做出準確預測。
市場培育時間長
傳統方式的營銷,影響力有限,效果不明顯,市場認可需要時間。從眾籌角度考慮,重要的是客戶資源的掌握者變股東,針對地區市場做調研分析,項目的定位針對的目標人群做細分,確定好客戶群體后,看誰能帶來目標客戶或者引領目標客戶,這樣的人就是潛在的股東。
醫生資源較匱乏
三線,四線城市醫療資源閉塞,醫生退休后還會被原來醫院返聘,因此醫生的爭奪白熱化。針對這種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捆綁制(身股),除了工資還要有分紅,或者期權,讓醫生看到希望。
醫生的作用不單單是治病,通過醫生的作用,同樣能夠提高客戶忠誠度,增加客戶數量,所以醫生作用很關鍵。
養老行業是未來具有巨大市場空間的朝陽產業,目前各地的布局也都在進展中,尤其江浙地區的標桿項目較多。用中國式眾籌的思維,去做產業細分領域的NO.1,未來潛力無限。以后會專題針對養老地產,醫養結合的項目,做個整體的項目梳理方案,期待與更多專業的朋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