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歸日本
錢起①
上國②隨緣住,來途若夢行。
浮天③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寂④,魚龍聽梵聲。
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注釋
①錢起,生卒年不詳,字仲文,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數次應舉落第,唐玄宗天寶十年(751)得中進士,為“大歷十大才子”之一,其詩多出于贈別應酬,很少反映社會生活,多為流連光景、粉飾太平之作,但因“體格新奇,理致清贍”(唐代高仲武語)頗得古人贊賞。錢詩有十卷之多,《全唐詩》收錄其中420余首。
②上國:這里指唐朝時期的中國。
③浮天:海面廣闊,船好似浮在天邊。
④禪寂:佛家悟道時的澄明清凈的心境。
名家點評
(本詩)為應酬所作……讀罷本詩,人們不會有多少情真意切的感動,但恐怕也不得不佩服,詩人化佛理于海景,妥帖穩順地寫出日僧精神氣質的詩歌技巧。(趙昌平)
賞析
本詩為送贈詩,詩人送別日本僧人乘坐小舟遠渡重洋歸國,留戀中又有一絲欽佩之意。
首聯先寫“來途”的情景,“若夢行”寫出了在海上坐船顛簸的艱辛和漫長,頷聯把海上的景色勾畫出來,船在海上行駛如同滄海一粟般渺小,襯托出大海的廣闊,也暗暗為離開中國的小舟擔心,關懷中又有一絲憂慮。而接下來寫象征禪理的“水月”在清寂的環境中才能得以明曉,可以看出僧人潛心修行,在小舟之上仍不忘誦讀佛經,更可以看出在汪洋中漂泊的小舟這樣如此動蕩的環境中,僧人仍可泰然處之,安然地修佛法。他修行得如此虔誠,以至于引來海中魚龍都來聽他念佛經。這里把“魚龍”擬人化,不僅襯托出僧人得道的高超,而且也為本詩增加了一絲活潑的氣息。尾聯寫僧人一路上只有孤燈相伴,也暗暗點出此時應該是黃昏以后。在蒼茫的大海上,一條小舟,一盞孤燈,這一連串不斷縮小的意象,更加突出了僧人歸國的艱難和他甘心吃苦、不輕易放棄的精神。
全詩由送別場景入手,景中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暗含禪理,不失為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