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雙雙離去(2)
可父親戚槐云并不知道,現如今,陪伴他行走的又多了一個人,那便是祖母柳素英——他那可憐的母親。
人生就是這般的蹊蹺,最難忘的時刻,也許就是離別。飄滿雪花的戚家莊,讓九仙的視線漸漸地模糊了起來,而她的內心又是如此的通透。
祖母柳素英年事已高,按照那時的規矩,下葬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必須是太陽落山靈柩也落土。落土的時候抬棺之人拽著棕繩徐徐放下,四平八穩之后,親屬們還必須抓起泥土扔到靈柩上,這叫做"添土"。靈柩下去了,先要蓋一層薄土,再把墓穴里掃出來的土撒在上面,隨后便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飯碗"。這樣做是為了以后遷墳的時候動作輕些,免得驚動亡靈,招來不幸。
另外,下葬之前要由兒孫們把用五谷雜糧編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蓋著一張小烙餅。在墓穴里還要放一個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盞豆油燈,叫做“長明燈”。
祖母柳素英的兒子死了,孫子又無法去做這些事兒。主事的戚姓老前輩說,這些事就由九仙來代勞吧。九仙便一一按照長輩們的要求,幫父親和弟弟完成了那些瑣碎。
等到要在墓穴上嵌一面銅鏡時,九仙的家里卻怎么也找不出一面鏡子來。這象征著太陽的銅鏡,祖母萬不可沒有的。后來,就為了這面銅鏡,九仙將整個小集市都跑了遍,總算是買到了。那一刻,銅鏡被鑲嵌于祖母柳素英的墓穴時,九仙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那買銅鏡的錢,還是二舅媽給的呢!
埋葬了祖母柳素英之后,親戚們回家洗了手。同樣,沒人于九仙家里吃飯,只是他們給母親吳月嬋提了個要求,讓吳月嬋買來了一壺酒精,他們要用那酒精洗手。這樣,說是表示這個家里,或者說是這個村里,從此以后再也不死人了。很明顯,這是用來驅除晦氣的。
九仙說,父親戚槐云和祖母柳素英去世的時候,他們家皆沒有請吹鼓手和客人,就連那些幫忙的人,也都沒有吃他們家的回喪飯。至于什么辭靈儀式、祭拜死者的靈位,他們家統統免了。長大后的九仙才知道,親屬們在一起吃飯,那叫做"搶遺飯"。還有喝什么"長壽湯"的,吃"長壽豆"的習俗,他們家自然是沒有那個條件的。說實話,也是根本想不到的事情。
所謂的"長壽湯”,就是說,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去世后,在出喪的那天喪家要準備一大桶肉骨頭湯,那就是"長壽湯”。一大盆煮得爛爛的黃燦燦的大豆,就是"長壽豆"。送喪的人回來時都要喝一小碗"長壽湯”,隨意吃一些"長壽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壽"。九仙想,父親戚槐云去世的時候歲數小,談不上這些,祖母柳素英可稱得上是一位老人了,怎么也沒有這么做的呢?就連將一些又香又糯的“長壽豆”分給鄰里左右的小孩子們吃,她家也沒能拿出來。可見,那個時候的九仙家,依舊貧困潦倒著。
“吃了長壽豆,日后長又壽。”此句話,九仙曾于日記里重復記錄了多次。
父親戚槐云和祖母柳素英皆沒有守七,他們母子皆是匆匆下葬,草草了事。多年后,九仙說,父親和祖母活著受罪,死后一樣在受罪。但愿父親戚槐云和祖母柳素英能原諒她和母親吳月嬋的不孝,她們實在是無能為力呀!
后來,母親吳月嬋還跟九仙算了一筆賬,安葬祖母又欠下了幾十元的債務。這叫債多不愁,虱多不癢嗎?
那個入冬以來下的第一場飛雪,并沒有因為祖母柳素英的離世而停息下來。相反,那場雪是越下越起勁,九仙估算了一下,前前后后大約飄飛了半月之久。這雪尚未化凈,九仙的外婆又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其實,九仙說,這是在她的意料之中的事兒 。三舅家的那個小表姐早就告訴了她,外婆已經多日米粒不進了。只因祖母柳素英的喪事,九仙便一直沒空去看望外婆。在聽到外婆生命垂危的那一刻,可不知道為什么,九仙說,她的心情一下子又回到了父親戚槐云去世的那會兒,很沉重很沉重似的。因而,一放學,她就奔向外婆家去了。【待續】
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云間。城上高臺,真個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嬋娟。小溪鷗鷺靜聯拳。去翩翩。點輕煙。人事凄涼,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處,垂柳下,矮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