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離不開你的點滴關懷與陪伴。
做培訓機構教師以來,經常會聽到一句話,老師我們什么都不懂,孩子就交給您了,您隨便管,我們沒意見。我一邊點頭,一邊感覺身上的重任艱巨,像一座大山一般壓到了頭上。
其實我并不知道所謂的隨便管的一個界限到底在哪,同時也很怕孩子教不好。
家長給出來的這個框架太大,我不知道點到底在哪里。
在工作中會和各式各樣的家長打交道,其中不乏高學識的,經商的,家纏萬貫的,普通打工的,來自社會的各個基層,所以孩子衍生出來的一個狀態也是很不一樣。
我們在強調人生來平等的同時,也不得否認,孩子們在后天的一個成長環境中會塑造出不同的性格,而父母就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曾經看過一個段子是講心理師是一個最好做的職業,我們把人們任何的心理問題都歸結為,童年家庭的不和睦,父母的錯誤引導,去追溯問題的根源,確定無疑。我不能保證它對100%的案例適合,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個深遠影響。
在培訓機構見過太多家長為孩子成績奔走著急。報名后,就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老師身上,頻頻出現開頭那一幕的那幾句話,講真我聽到后是又急又氣的,成績并不是一下子能提起來的,所有的希望都放到老師身上,那家長您就什么也不做嗎?
當和家長溝通時,聽到很多次,老師我工作太忙,實在沒時間管他,您把他當自己家孩子隨便管,拜托了!
我們知道工作的重要性,我們要養活家庭,撐起一整個家庭的重任。看過一個視頻,描述的我就是這樣一個場景,是說,父親許久不去接孩子,女兒問爸爸最近在忙什么,父親說要掙錢給女兒上最好的寄宿學校,女兒應允道,好,爸爸我努力掙錢,以后送你去最好的養老院,我和弟弟講述這個故事時,他當笑話聽了一樣哈哈大笑,可是我知道這確實是會真實發生的。
接觸過那么多的家長與學生,愈發感覺孩子的一個狀態還有學習的一個自制力,是靠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如果家長不從中配合,做改變進行輔助,那孩子只是給他進行了知識的灌輸,他還是不能自己去學習。
作為教師我們會去引導孩子。在一開始都會進入一個誤區,想要把我所會的知識讓孩子全部吸收,會出現氣急敗壞,埋怨不堪。但是,慢慢地我會發現,孩子如果沒有學習的一個意識和積極性,我給他灌輸太多也是沒用的。
講真這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終極一生在教育,在提升孩子學習,可能短時間內不會有很高的效果。但我們也不要自怨自艾,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我們就應該歡喜不是嗎?
我們過多的用成人的眼光去約束,去管理孩子,父母會想到金錢會進行彌補一些事情,可能我做了父母也會有這種想法,想著急于去寄托給某一點而亂了章法,但是,我也在暗暗告誡自己或者去語言行動去告訴其他家長,你們也要行動。
我經常會讓孩子在家練習英語,電話另外一端可能傳來嬉戲,電話嘈雜的聲音,孩子在這樣的環境去接受知識,那效果真不敢想象。
我會出方案給家長,同時也告訴身邊做父母的朋友,陪伴,及榜樣的力量,會比你花更多的金錢及氣急敗壞的責罵取得的效果更好,一個舒適的環境,一個大人,一個孩子各執一卷書,想想畫面就無限美好!
你的各種拜托,我都會記在心上,孩子也在拜托你,多些陪伴,多些語言,你也要行動。放飛孩子,向更湛藍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