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一個懷念他的人,每一篇悼念他的文章,都是祭奠我們自己。那些無比自戀,想掙脫標簽努力成為不一樣的煙火的我們。
你是個妙人,是個萬人迷
去電影院時看到張國榮有一部電影重映,對于大陸觀眾來說并不算熟悉的《緣分》,海報上的他在光影下異常華美,仿佛站在天堂的方向,對著來時的地方嫣然一笑。
宣傳語格外動人“說好我們會再見的,不是嗎?”
據說是一位忠實榮迷買下的版權,為了讓所有熱愛哥哥的人在他的六十誕辰,再次看到最美好的張國榮。
電影里的他28歲,梅艷芳21歲,張曼玉20歲。都是言笑晏晏,俊眉艷目的年紀。
電影之外還有個值得玩味的小八卦。張曼玉拍這部電影期間回家與母親聊天,興沖沖地說:這個男主角是我有生以來見過最漂亮的一副面孔。
“那就試著與他拍拖咯!”母親說。
“不可能的,他太好看”。年僅20歲的張曼玉篤定地說。
香港作家倪匡在報上評價張國榮,寫“眉目如畫”。
男人贊男人用到「眉目如畫」,旁觀者看了又看,倒覺這是一個最貼切的形容詞。第一,沒什么人動用過這四個字;第二,也不見有誰擔當得起過。
那個時候他唱《Monica》,一時間風云無兩,成為香港娛樂圈熠熠發光的新星。
人生風霜雨雪,少年子弟江湖老,紅粉佳人白了頭——你堅決「不許人間見白頭」,于是以后人人都老了丑了,心中你永遠是個萬人迷,傳奇中只有媚艷與深情,見不到歲月痕跡。
只要你開心,外間無權過問
某網紅創業做了社區,口號是我們不歧視異性戀,在大IP的新晉網紅節目《奇葩說》里,直男永遠是被攻擊的對象。13年后的今天,真的成了對同性戀格外寬容的時代。
“我愛你”三個字這么美好,真的還需要嚴苛地界定,是愛情,親情或是友情嗎?
可以勇敢牽起你的手,將余生指教,可以在生病時不離不棄,可以下雨天開車去接你,而你就打著傘在雨中等我。
張國榮在《這么遠那么近》里的獨白“我懷疑我們人生中唯一可以遇見的機會,錯過了”。
但是現實里于千千萬萬人中,他終究遇見了他。
“只要我開心,外間無權過問,我只做回張國榮。”
1997年1月4日,在重返舞臺的演唱會上,張國榮大方地在萬名歌迷面前宣告:“唐先生是除了媽媽以外,我生命中最愛的人。”他選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表白心意。
我愛你不是出于原始的生理沖動,也不是出于血脈延續的本能,更不是要符合這個社會對責任感和人際關系的要求,我只是愛你這個人,不分親情,友情,愛情。
我想這大概就是王子與王子的愛情。
于是用纏綿的低音一遍遍地唱:幻變的一生,踏過多少彎,我不甘心說別離。天也老任海也老,唯望此愛愛未老。
如同《阿飛正傳》里的那只無腳鳥,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所有的人都記得了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點之前的那一分鐘。
如同《春光乍瀉》里,他唱:你我或者一樣,日夜尋覓對象,卻朝夕妄想,來日方長。
與其說懷念哥哥,不如說我們尚未放棄忠于自我
很多人會質疑懷念張國榮的意義,他們會厭倦4月1號的刷屏哥哥,甚至涌起憤怒。這么聲勢浩大的紀念,已經十三年了,真的還要繼續嗎?
如果這個人足夠值得,那為什么不呢?
張國榮有很多經典歌曲,讓我最有感觸的是《明星》,難怪第三季我是歌手返場時古巨基要選這首。
容祖兒排練辣舞時受了傷,仍要堅持帶傷上陣,說是拼了命也不為過。獨白時她說雖然有千萬人給我鼓勵,但是走向舞臺的時候,我仍是孤獨一人。
作為被張國榮提攜過的后輩,他們都太清楚娛樂圈的本質。不過是繁華背后的獨自落寞。
當你見到光明星星
請你想 ?想起我
當你見到星河燦爛
求你在心中記住我
他在告別演唱會上說:“我不是一個貪心的人。我只希望你們如果有朋友問起在八十年代,香港有哪幾位歌星的時候,你們隨便提一下我,就很滿足了。”
他在舞臺涂口紅扮女裝,他敢在深夜狗仔偷拍時勇敢牽起愛人的手,他樂于提攜后輩,在娛樂圈人品才華皆被肯定贊賞,但是他終究,逃不過世俗的眼光折磨,被人生的諸多羈絆困擾,以至于在遺書上寫下“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
時代的偏見像鋒利的刀子,把所有的隱私剝開淋漓盡致地展示,如同觀賞珍稀動物般,對哥哥的愛情品頭論足。世事果真比想象得還要涼薄。
如果你太累,及時地告別沒有罪。這樣的人間四月天,迷人的你永遠迷人,賦得永久的獻世。
與其說懷念哥哥,不如說我們尚未放棄成為一個忠于自己的人
他自殺了,帶走了一個時代的青春閃耀與自我感傷。我們來過這世界,見證了明星的傳奇,張國榮來過這世界,見證了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無奈哀傷。
誰的也不會比誰的更廉價。這是屬于我們彼此共同擁有的印記。
我們在各自見證中尋得意義。
其實,每一個懷念他的人,每一篇悼念他的文章,都是祭奠我們自己。那些無比自戀,想掙脫標簽努力成為不一樣的煙火的我們。
這才是懷念的價值所在。再也沒有這樣一個絕世華麗,風情萬種的巨星。愿意打開一扇心門,讓我看到一個另類的靈魂,全部的壓抑和感傷。
時間,并沒有磨滅什么,它讓所有的傳說繼續贊頌,讓傳奇,愛不釋手。
當我們連懷念都厭倦了的時候,大抵我們的時代,也將要結束了。